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发布日期:2014-10-04 18:22:59 浏览次数:1600

概述

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称为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已证实能引进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流感、副流感、腮腺炎麻疹风疹、?疹病毒等。病理改变轻重不等,以间质炎症为主,呈局源或弥漫性分布。随着病情进展,炎症可消散或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疤痕。病毒除侵犯心肌外还可累及心内膜、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 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各年龄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好发于夏秋季。多数病例在起病前1 ̄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病史。轻重不一,轻者仅似“感冒”样表现,重者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临床表现

1.发病前1 ̄3周或数天有上感、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前驱症状。2.精神差、苍白、乏力、多汗、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疼痛。3.症状严重时可有浮肿、气促活动受限心功能不全表现。4.少数可突发心衰、水肿、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5.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心音减弱,第一心音低钝,甚至胎心音或奔马律。6.心率增快、减慢、频发早搏。7.个别病例心前区可听到Ⅰ ̄Ⅲ级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体征。8.严重病例可有气促、紫绀、肺部湿罗音、肝肿大、浮肿等心衰体征和脉细微,血压下降皮肤花纹、四肢厥冷等心源性休克表现

诊断依据

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2.有奔马律或心包炎表现;3.心脏扩大;4.心电图显示明显心律失常,ST-T改变连续3天以上或运动试验阳性;5.发病同时或1 ̄3周前有病毒感染史;6.有心肌炎症状至少2项;7.心尖区第一心音明显低钝或安静时心动过速;8.心电图轻度异常;9.病程早期血清梅活性增高,病程中抗心肌抗体增高。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2.增强心肌营养。3.抗心力衰竭治疗;4.心源性休克治疗;5.抗心律失常治疗。

用药原则

1.室性心动过速:首选利多卡因,每次每公斤1 ̄2mg,静注,有效后按每公斤2mg加葡萄糖100 ̄200ml稀释后滴注维持,根据心率高速滴速或浓度。2.Ⅲ房室传导阻滞:首先异丙肾上腺素0.2mg+葡萄糖100ml滴注,使心率维持在60 ̄70次/分(高速速度或增加浓度)。

辅助检查

本病需与单纯侵犯心肌的湿热鉴别时可加查C-RP、ASO。轻症病例除做心电图检查外,其他特需检查、可选检查可不必做,因为轻症病例仅有心电图改变、或血清梅早期有改变外,其他检查专案大多正常。

疗效评价

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X线复查心脏大小正常、搏动正常,血清梅恢复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体征缓解,心电图、心脏X线及血清梅有不同程度恢复。3.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心电图、心脏X线或超声波检查以及血清梅等检查均无改善甚至恶化。

这是一个小儿、青少年最容易被侵犯的病,如果没有早期典型症状,常常被忽略,加之儿童、青少年自觉症状不敏感,以致到心肌损害后才得确诊。丧失早期治疗时间。目前对心肌炎无特效疗法和药物,急性期卧床1个月,休息3到6个月甚至1年都是必要的,直到心脏症状消失为止,方可获得痊愈。增加全身抗力,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功能,是最可行的方法。对幼儿、肝少年、家长按医生的嘱咐,进行周密监护特别重要。因为小儿青少年缺乏目前能力,不理解此病后果的严重性。要合理用药,经过正规医生指点,不要乱投医、乱用药。小儿上感或腹泻病程中或病情恢复1 ̄3周后突发乏力、紫绀、气促、四肢发冷、出汗多、苍白、不明原因哭闹、腹痛、自诉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应及时看医生,而且最好找有经验的小儿心脏专科医师诊治,以免误诊或漏诊而铸成恶果。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