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门诊面面观 心脏病患者一二三
现在生活质量高了,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退行性心脏病也越来越多;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年富力强的人,也因为大鱼大肉,胆固醇增高,使心血管病年轻化;当然,还有更多复杂的,很难说清楚的原因,总之,近年来心脏疾病的患者猛增,门诊患者爆满。由于郑主任不仅是医学博士和主任医师,还是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所以他的诊断极为精细,并与患者交流时间长,不像一般诊室那样匆匆而过。这给我带来采访的从容,同时学习很多知识,真可谓“一次出门诊,胜读十年书”。
一个患者是八十多岁的老爷子,因为年龄大,再加上有病,他已经有些糊涂了。为此后面一左一右跟着两位家属,像保护老爷子的哼哈二将。老爷子颤颤抖抖地说他憋闷、喘不上气儿,看了多次医生,但就是病情不见效。郑主任从医疗记录上看,用的几种药都很对症,但老爷子为什么说没效呢?于是郑主任问老爷子服药情况。这一问连我都傻了眼,原来医生给老爷子开的药,他大部分压根就没吃。只是反复说吃一片阿司匹林什么的。郑主任对身后的家属说,你们光知道往医院送老爷子,可老爷子回家吃药,你们却不管不问,这怎么能行呢。两个家属却摊着两手,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哪懂呀……
郑主任只好苦笑着说,其实医生都写得清清楚楚的。好吧,我再用一张纸给你们详细写下用药的时间和数量,你们这次回去一定要细心护理老爷子。那个老爷子耳朵有点背,还糊糊涂涂地咕哝着,我吃阿司匹林……
郑主任对我说,有些家属看到亲人有病就往医院送,可回去就一扔了事,不认真护理。现在药的成分越来越精密,吃药的量和时间也就越来越精确,有些药不能及时用,会出现危险呢。所以,家属一定要细心配合帮助。特别是年纪大的老人,家属的细心护理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
一个中年女患者,两眼闪闪发亮,说话朗朗有声,你很难相信她有心脏病,而且她叙述病情清晰而生动:我胸口老像揣个秤砣,走路走快了突然就疼起来,疼得就像有个皮筋勒你,越勒越紧越疼,疼得膀子都跟着发麻。郑主任问,这样的情况有多长时间了。她响亮地说,都十年了!去过老多家医院,什么心电图呀、造影呀,拍片子呀,还背了多少小时的监控盒子呀,反正,怎么检查就是没病。大家都说我“闹妖”……郑主任问,你疼的时候用什么办法解决?女患者说含硝酸甘油呀,一含就好,但过些日子还犯。
郑主任认真地看了女患者的全部检查结果,特别是心电图,他手指顺着跳动的线划动,对旁边的实习医生说着一些医学术语。坦率地说,我和一般的患者一样,对心电图从来都不以为然。那些规则或不规则跳跃的线条,在我看来像“鬼画魂”,就是个检查的形式,能看出什么病来!但郑主任对女患者说,从一些单项检查的标准来看,你似乎像没病。但全面细致地综合诊断,你的血压状况,你的心律变化,你的血管尽管达不到做支架的程度,但有部分狭窄现象,也就是说你不是闹妖,你确实患有冠心病。我现在给你开的药,你一定要认真地服用,吃药虽然是治病,但从用药的效果来看,也是在进一步的诊断病情,一段时间后你再来检查,就能更准确给你的治疗定位。女患者一面往门外走,一面爽朗地说,走了一百家医院,今天才遇到真正的高手了!
郑主任大概看出我对心电图不以为然的表情,他说,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病的前哨,里面含有的信息量大着哪,对于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他会从心电图心律的波动中,分析和判断心梗的前兆,心脏的结构变化。像这样怎么检查都没病,但疼起来就要命的患者,特别需要医生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诊断。
一个快90岁的老太太走进来,跟在后面的女儿说,郑主任是神仙呀,能用那么简单的方法治好我母亲复杂的病,我们特意来感谢你呀!……原来这个老太太有高血压,但自从按医生强调服用降压药后,却来病了,头疼、恶心、心口一阵阵发慌,心脏“突突”地乱跳,整天难受得要死。郑主任接诊后,发现老太太脑供血严重不足,就把服用的降压药递减,没想到老太太病情立马好转,直喊阿弥陀佛了。郑主任说,有些医生太“机械”,不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只按书本标准强调降压。像这样血管已经不畅通的老人,血压稍微升高一点,就可以使脑供血情况变好一些。当然,不是升高到危险的程度,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呀……
一个患者有些惊慌地快步进来,说她得了两种病,又房扑又房颤,人家告诉她,要劈胸开刀才能治。郑主任笑了,谁这么吓唬你呀,从你的检查看,心房搏动接近300次,属房扑现象;心房搏动350-550次才为房颤。即使是你有了这种病,也不用动辄就想到开刀开刀的,还有用药、射频等多项治疗方法呢。那个患者听完郑主任的话,满脸的紧张一下子放松了,她用手抚摸了一下胸口,有点惊喜地说,怪不怪,在外面候诊时我还觉得心要跳出来了,现在却一下一下跳得挺稳的。
一个才40来岁的男子汉因过度吸烟喝酒,患急性心梗,已经安装了两个支架。但他感到喘气畅快后,又没命地狂抽狂喝,所以又感到不好。郑主任一面开药一面耐心地向他叮嘱……
很快,半天过去了,离开门诊室时,我对郑主任说,我已经是半拉大夫了!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