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孕期乙肝
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患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时不仅症状比较重,易转为慢性甚至是重症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使早产率增加60倍,死胎率增加30倍,还易发生产后出血,使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的死亡率增加到8%以上。因此,患有慢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妇女一旦怀孕,宜及时中止妊娠。在加强监护基础上,病情较轻者方可继续妊娠。另外,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大三阳孕妇分娩时,通过胎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者占80%以上,故于分娩后24小时内,给新生儿注射高价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以后还要按规定时间注射两针。若母亲健康情况尚佳,可予母乳喂养。孩子1岁后,还应加强注射1针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戊肝其传播方式、临床表现等类似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但病情一般不呈现慢性化过程,少数戊肝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时间可长些,甚至迁延数月。急性重症戊型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比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多,且颇青睐孕妇。一旦孕妇患上戊肝,很轻易转为重症戊肝。有资料显示,在戊肝死亡病例中,孕妇占66%,孕妇戊肝早产率为55.2%,死胎率31.2%,晚期妊娠合并戊肝者还轻易引起肝肾综合征和产后出血,故应密切监护,必要时中止妊娠。必须指出,目前尚无戊肝疫苗可供预防注射,而戊肝在不少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小规模流行或散在病例出现,因此,喜欢旅游的孕妇每到一个新的旅游地区,应特别留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此外,巨细胞病毒、EB病毒、疱疹(热疮)病毒、HIV病毒等均可偶然引起病毒性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鉴于多数医院还难测定这些病毒标志物,故难作出诊断,只能在排除甲乙丙丁戊庚等型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后予以考虑。
推荐导读 >>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目下降
听了上述权威专家关于“详谈孕期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介绍,大家可能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假如您还有其他想了解的,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查看或咨询。
推荐导读 >> HBV-DNA阴性需要治疗吗
(编辑: 甘卓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