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绪对乙肝病情影响很大
来自苍南的张女士患慢性乙型肝炎3年,两对半为“小三阳”,肝功能转氨酶常波动在正常值与86u之间,精力体力尚好,可是一旦触景生情想起自己患有乙肝,想到黄疸、腹水、肝癌等可怕的结局时,她便心惊胆颤,坐卧不安,肝区隐痛、腹胀、乏力接踵而至,肝功能转氨酶就升高。建国医院肝病科黄留昌副主任医师在这次2007大型疑难肝病答疑会上就接待了多名类似张女士这样的患者。
黄留昌主任介绍,很多患者由于对乙肝的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过分忧虑恐惧,加之来自社会、家庭、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乃至疏远令他们自卑,一旦患上乙肝,或查出两对半有问题,便情绪低落,忧愁焦虑,并且有苦不敢对人言,本来身体感觉还蛮好的也变得这儿也难受,那儿也不舒服。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有些人轻信广告,四处求医,乱治疗,乱用药,这样不但疗效不好,花费钱财,甚至越治越重,进而增加心理压力,“包袱”越背越重,严重影响了康复。殊不知,这种不好的情绪会加剧乙肝的慢性化和恶化。黄留昌主任指出,良好心态则有利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其实,许多急性乙肝患者可望自愈,慢性肝炎的预后多良好,部分病人还可望彻底清除HBV,出现血清标志物转换,以至康复。虽然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并非易事,但感染者也可望与病毒长期“和平共处”,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因此,黄主任强调,乙肝患者不应当悲观,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专科医生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的治疗和调养。
“我患慢性乙肝五年多了,也看了不少大夫,吃了一些什么转阴药、特效药等多种药物,可都没什么效果,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该怎样用药呢?”在由温州市健康教育协会、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温州分中心、温州市肝健康俱乐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07大型疑难肝病答疑会”现场,来自河南的郑先生向建国医院肝病科杨兆君副主任医师咨询了这个问题。杨主任告诫乙肝患者绝对不能滥用药,滥用药不仅于治疗无益,还往往会加重对肝功能的损害,给后续治疗带来难度。
杨主任指出,从原则上讲,所有慢性乙肝患者都应该积极治疗,因为肝内炎症的破坏会导致肝脏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乱治疗。据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在2005年以前乙肝的治疗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作出了全面、科学的指导。虽然该指南已经实施了近两年,但目前仍然有不少患者被一些“江湖郎中”所骗,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另外,肝脏是物质代谢的中心,大部分药物要经过肝脏来分解、转化,而不规范地用药无疑也增加了肝脏的负担。由于目前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物,因此,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坚持保肝、提高免疫力、抗纤维化及抗病毒等治疗,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防肝损伤和纤维化、促进肝功能恢复的目的。所以,治疗或预防乙肝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检查后“对症下药”。
“我的老肝病看了好久,为什么总不见好转,反而持续恶化?”11月25日,市区一位56岁的慢性肝炎患者林老伯听说“2007大型疑难肝病答疑会”在温州建国医院举行后,就带着厚厚的一叠病历和检查单走进该院找上海专家咨询。
据林老伯介绍,4年前,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感染了肝炎病毒。4年来,他四处求医,走遍大大小小医院不下十家,不但没有治好,反而因服用过多药物导致药物性肝炎,加重了病情。
接诊的吴方西副主任医师说,像林老伯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他们一味“追速度、求转阴、认根治”,走进了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误区。他说,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具有强传染性和高发病率的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否则,会给后期治疗带来更大的阻碍和难度。
吴医生指出,不少患者在治疗中普遍存在求“阴”心态,认为转阴是肝病治疗的终极目标,结果盲目用药造成病情的反复和变异。在此也提醒患者朋友,所谓的“转阴”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治疗的根本目标,肝炎真正的治疗目的是阻止病情向肝纤维化和肝肿瘤发展。
据悉,2007大型疑难肝病答疑会将持续到30日。答疑期间,来自上海、温州两地的众多肝病专家将在建国医院现场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已参加答疑的专家有上海市传染病总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钱大雄、上海长征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瞿瑶、上海市传染病总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叶荣森、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吴俊江(答疑时间:11月27至29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尹有宽(答疑时间:11月30日、12月1日)及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特约专家梁援朝、黄留昌、杨兆君、吴方西等。另外,参加答疑的患者做肝功能检查减免50%。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