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未发现深圳康泰问题乙肝疫苗
长春未发现深圳康泰问题乙肝疫苗
目前长春接种的国产乙肝疫苗分别是北京天坛生物和大连汉信生物生产的 发布时间:2013-12-24 09:03来源:中国吉林网 新闻背景
近期,湖南三名婴儿接种了深圳康泰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常宁、衡山两名婴儿不幸死亡。22日,广东省疾控中心证实,从11月至今,全省共报告4例疑似接种深圳康泰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后死亡病例。目前已全面暂停使用深圳康泰全部批次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并就地封存。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省局已经下发通知,要求暂停使用康泰生物全部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产品。
“长春有没有深圳康泰疫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否有用?”昨日,随着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影响迅速扩大,长春市民李女士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长春没有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新生儿可放心接种。
长春市民李女士家住清华路附近,她可爱的宝宝再过5天就要满月了,但最近看到湖南等地的有关疫苗事件的报道,她开始担心起来,“再过几天我家宝宝就满月,规定在满月后要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现在我就担心,这第二针乙肝疫苗还能不能接种。”
市民刘女士也是一位孩子妈妈,对于给孩子打疫苗这事,她也有疑问,“在医院接种的乙肝疫苗和在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疫苗如果生产厂家不是同一个,该如何接种?是否会出现问题?”
记者23日走访了长春市内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了解乙肝疫苗情况,临河街附近的二道区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乙肝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国产疫苗,分别是北京天坛生物和大连汉信生物两家企业生产的乙肝疫苗;一种是进口疫苗,葛兰素史克生产的,不涉及国家药监部门本次叫停的产品。“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乙肝疫苗还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市民完全可以放心接种。”
其中国产疫苗免费注射,进口疫苗每针106元,家长可选择自愿接种。
记者又联系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春没有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新生儿可放心接种。
据了解,长春市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及时接种首针剂乙肝疫苗,间隔1个月和6个月后再分别接种第二剂和第三剂乙肝疫苗。
东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提醒说,在全国,免疫接种是防控流行病的最有效手段,更是保护儿童健康的最有力武器。在接种前,务必如实向医生反映有没有基础病、身体不适等,尤其是急性疾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发热超过38.5℃,都应当缓种、后补。另外,新生儿满月后,如果湿疹或者黄疸特别严重,可暂缓接种。
另外,对于市民提出医院和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乙肝疫苗不是同一厂家该如何处置,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在长春各医院给新生儿接种的疫苗都是北京天坛生物生产的,在社区接种时可主动要求继续接种北京天坛生产的乙肝疫苗。“最好的情况的确是乙肝疫苗连打的三针都来自同一公司产品,但由于现在的乙肝疫苗选择的抗原性、病毒株、制作工艺都基本一样了,其它针次更换品牌也不会有问题。”
是一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亚单位疫苗,系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克隆进入酵母菌中,通过培养这种重组酵母菌来获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该疫苗不具备感染性,并且与血液制品无关。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的乙肝疫苗,都是灭活疫苗。
有资料记载,从1992年起,中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05年起,政府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肝疫苗接种,疫苗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多年来,中国乙肝报告病例一直居法定传染病的首位,接种乙肝疫苗被认为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乙肝疫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信息,2013年,中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1992—2009年,全国预防了92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其中预防慢性乙肝病毒感染2400万人,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人。
广东省疾控中心23日证实,从11月至今,全省共报告4例疑似接种由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后死亡病例,加上国家食药监总局此前公布的湖南、四川两省案例,全国疑似“疫苗致死”病例已增至7例。
记者23日从广东省疾控中心证实,从11月至今,该省共报告4例疑似接种康泰公司疫苗后死亡病例,分别发生在中山、江门、深圳、梅州等地。
其中,中山市病例11月29日经过中山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诊断结论为重症肺炎,与疫苗接种无关。另外3例正陆续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亡原因。由于尸检需要30个工作日才能出具正式报告,目前仍只能列为疑似病例。
此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20日公布信息显示,康泰公司生产的几个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婴儿接种后,在湖南、广东、四川发生4例死亡病例。这意味着,全国疑似“疫苗致死”病例已至少增至7例。
针对媒体和公众普遍追问的疫苗分发量和使用量,广东省疾控中心在事发6天后公布了相关数据:深圳死亡婴儿接种的疫苗批号为c201207086,广东全省已分发113964支。
同时,全省今年共分发深圳康泰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620.02万支,未使用的疫苗已经全部封存,已使用的情况正在统计中。
该中心还表示,已紧急联系有关部门,调剂出145万支乙肝疫苗供广东省使用。
23日17时,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称,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在库成品已全部暂停销售及发运工作,在有效期内的重组乙肝疫苗各规格已销售186批次合计35891194支,但通告并未涉及已销售疫苗的使用和流向情况。
此前,湖南两起疑似“疫苗致死”病例,所使用康泰公司生产疫苗批号分别为c201207090、c201207088。
据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通报,康泰公司上述两个批号疫苗合计414756支,其中批号为c201207090的疫苗236616支,销往湖南、贵州、广东三省,广东省为3672支,已经使用72支,据广东省疾控中心报告,目前已使用的尚未收到不良反应报告;销往贵州省疾控中心的100008支,均未出库使用。
批号为c201207088的疫苗178140支,全部销往湖南省,目前两个批号的库存产品已按要求全部封存暂停使用。
然而疑似致深圳婴儿死亡的批号为c201207086的批次疫苗,尽管已公布广东省的分发量,但是否有分发至其他省份、已使用量多少,相关部门至今并未公布。
另一方面,占全国市场份额约六成的康泰公司疫苗被停用后,广东、湖南等省均已从外调拨疫苗接换使用,然而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其他省份空缺多大、如何弥补,也少见相关部门和省份公布。
在国家层面,除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该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已联合发通知,暂停使用康泰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外,至今也未见两部门进一步公开表态。至记者发稿时为止,就疑似“疫苗致死”事件,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都没有发布进一步消息。
广东省疾控中心公布的该省11月至今的4例疑似“疫苗致死”病例中,除中山、深圳两例广为人知外,江门、梅州两例并未见诸公开报道,此前也未有相关部门公布。
另一方面,至迟在11月25日,湖南就出现了婴儿注射疫苗后严重不良反应病例,12月6日和9日连续出现死亡病例,然而国家有关部门直至12月13日才叫停康泰公司两批次疫苗。
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科主任张世英解释称,深圳17日发生婴儿死亡事件后,之所以晚了两天才上报,是因为“一开始没有想到和乙肝疫苗有关,医院诊断有两个死因,肺部大出血和窒息,18日下午家属索赔时才将疫苗和死亡联系上。19日上午上报后,当天下午就叫停了相关批次疫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8月发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规定,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制度,其中当事件达到Ⅰ级标准后,应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需“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事件有关信息”。有基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认为,按照上述试行规定划分的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至迟到12月9日,湖南出现两起疑似疫苗致死事件后,已可构成Ⅱ级(重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到17日深圳婴儿死亡时,已构成Ⅰ级(特别重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
有群众据此质疑,相关部门仅简单表态,“预防接种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疫苗总体来看是安全有效的”,对于部分“疑似问题疫苗”却不公布流向,不告知全国缺口量,而且并未启动应急机制也未解释原因,致使公众疑虑重重。据新华社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