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伤口就能感染乙肝吗
乙型肝炎病毒是非胃肠道传播的病毒,它与丙型肝炎病毒、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似,都是通过伤口经传播的。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条:
母婴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中胎儿皮肤擦伤,由母血或羊水感染胎儿,这是我国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应用分歧格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传染,或在非正规医疗单位治牙、纹身、身体穿孔等,经伤口传染。也包括共用理发、剃须等易造成皮肤粘膜损伤的工具传染。总之,凡是有伤口的情况下,均有造成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
此外还有一个危险的窗口,就是人的眼结膜,病毒含量较高的血液溅进眼睛,也可以造成感染。再就是男性精子中可以携带病毒而传染后代。
科学家做过试验,把乙肝病毒含量很高的液体喝进体内并不能造成感染。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误以为乙肝是通过吃饭传染的呢?这是由于人类最早熟悉的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当时还没有病毒分型,统称为传染性肝炎。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才将不同的肝炎病毒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也就是原来的乙肝表面抗原。七十年代,人们正式将两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区分为甲型和乙型,而将不同于它们的肝炎病毒称为非甲非乙型。再后来才明确细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各型肝炎病毒,国际上同一用字母A、B、C来表示,即HAV、HBV、HCV分别表示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甲、戊、己型肝炎病毒是胃肠道传播的,而乙、丙、丁、庚型肝炎病毒是非胃肠道传播的。目前对己、庚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和致病性尚有争论,固然已经分离到病毒。
目前国家人事部分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排除肝炎的,合格。由于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握手、拥抱、亲吻、进餐和共用办公用具等途径传播。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