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早发现早干预 有效防治结直肠癌1

发布日期:2014-10-16 15:44:23 浏览次数:1595

王建新,肛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东医学会肛肠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山东省科技奖励网络评审专家,《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实用外科杂志》编委。

从事普外科28年,肛肠外科8年,对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良、恶性疾病的治疗,特别对于胃癌、结直肠癌的诊断、手术及规范化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结肠癌切除术,及手助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结肠癌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对复杂性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炎性肠病及各型便秘等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发表文章近20篇,主编、参编著作8部,参编了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肛肠病学》;获得国家级专利一项,主持、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7项。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高居全球恶性肿瘤第四位,年累计人数约100万,年死亡数近50万。在欧美发达国家,结直肠癌更是位列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近年来,因生活模式的西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目前其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死亡率位列癌症死因的第五位。结直肠癌患者往往由于不重视早期的检查和治疗,被检查出结直肠癌时已到了中晚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近日,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肛肠外科主任王建新,为广大患者解惑答疑。

“筛查和普查是非常重要的减少肠癌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讲结直肠癌筛查目标人群分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两组人群的筛查年龄和筛查的频度不同,年龄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同年龄发生率是不同的,所以筛查的价值是不同的。”王建新表示。事实表明,推广筛查、普查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筛查技术很简单,难在转变观念。

仅仅是大便带血,排便不规律,没想到恶性肿瘤却已缠身。“前段时间我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他近几年经常有便秘或腹泻的情况,一直未在意,后来发现有了大便带血的症状,而且大便更加困难,这才来到我们医院检查,最后被诊断为结肠癌。其实像他这种情况如果有症状的时候及时去医院检查,做个电子结肠镜就能明确诊断,而往往很多患者因为没有这个意识,而耽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期。”王建新说道。

王建新表示,男性和女性即使没有危险因素存在,应该在40岁开始每年进行肛门指诊和大便潜血的检查。50岁开始应进行结直肠的检查。如果正常,需每五年复做一次。一般无危险因素的人应每五到十年作钡剂灌肠检查一次或结肠镜检查每十年一次。

王建新提醒,有患结直肠癌危险的高危人群应及早做全结肠和直肠的检查。可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肠镜检查是最好的方法,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一般来说,需要每五年复查一次。第一次检查的时间要根据危险因素来定。如果家族中有一个以上在50岁之前有结直肠癌,那就应该在40岁开始筛查(或比诊断年龄早5年开始)。如果有一个父母有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就应该在12-14岁开始筛查。有结直肠癌或息肉家族史或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样息肉个人史的应该做结肠镜检查。任何的腺瘤样息肉都应该切除并每一到三年复查。如果检查正常,应三到五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有乳房、卵巢或子宫癌的女性应该在40岁开始每三到五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王建新介绍,结直肠癌病因虽未明确,但其相关高危因素逐渐被认识,结直肠癌的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的摄入,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相应地提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有结肠癌家族史、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的家族成员、家族性息肉病的人属于高危人群。

“许多结直肠息肉和癌症在早期常无特殊症状。”王建新说,其发展后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腹痛也是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大便表面带血及粘液,甚至有脓血便。他建议,出现此类症状的人群应及早去正规医院做电子结肠镜检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山大二院肛肠外科以中西医结合为特点以肛肠疾病诊治为重点以微创手术治疗为特色享誉省内外。科室汇集了精湛的人才组合,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肛肠专科设备,采用国际最先进诊疗技术标准和流程,为众多的肛肠疑难病症得以解决提供了保障。科室全面开展了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炎性肠病等大肠疾患、痔、瘘、肛裂、肛周脓肿、直肠粘膜脱垂、便秘等肛肠疾病的诊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