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酒精性脂肪肝

发布日期:2014-11-05 15:50:48 浏览次数:1595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於長期、過量飲酒導致的肝臟受損、肝細胞內脂質過度堆積的病變過程,是酒精性肝病的一種(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硬化)。同其他類型的脂肪肝相比較,酒精性脂肪肝更易誘發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由酒精引起的脂肪肝中20%~30%有發展為肝硬化的可能,甚至導致肝癌

輕度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無症狀,中、重度的可呈現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如輕度全身不適、倦怠、易疲勞、上腹不適、噁心嘔葉、食欲不振、腹脹等,少數患者有低熱、腹瀉、岡肢麻木、手顫、性功能減退、男性有陽痿等。部分患者有肝腫大、脾臟多不大。輕度患者的實驗室可無明顯異常,中、重度的可出現ALT、AST、GGT、血膽紅質(BiL)和三甘油(TG)的輕至中度增高。在未成酒的患者中TG增高明顯。

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有戒酒,注意飲食,宜高蛋白、低脂飲食,補充維生素。護肝,用甘草酸制劑、水飛薊素類、多希磷脂膽鹼等。嚴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考慮肝移植。

症見身目尿俱黃,發熱口渴不欲飲,口苦,心中懊,噁心嘔吐,食後作脹,噯氣不爽,或腹脹、或下脹滿或疼痛,大便秘結或溏垢,舌質紅、苔厚膩或黃膩或兼灰黑,脈弦或弦數。血清膽紅素升高,鹼性磷酸增高、γ-穀氨轉/穀丙轉氨顯著增高、或蛋白比例倒置。治以清熱利濕為法,常用茵陳蒿湯(《傷寒論》)加味,方由茵陳30g,梔子、雲苓各15g,大黃、車前草、厚朴各10g組成。加減:熱甚苔黃厚者,加黃柏、黃芩、板藍根、蒲公英、忍冬藤,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濕熱並重者,用甘露消毒丹、三仙湯、連朴飲合上方加減。脘腹脹悶者,加枳實、木香、大腹,皮行氣導滯消脹。右疼痛較甚者,加柴胡、鬱金、玄胡、川楝子,疏肝解鬱止痛。刺痛者,加地鱉蟲、王不留行、穿山甲,活血化瘀止痛。衄血者,加丹皮、赤芍、知母。若出現腹水,合五苓散加減。

症見主證:腹大脹滿不舒,或按之如囊裹水,入暮尤甚,面色爸黃,脘悶納呆,得熱稍舒,神倦怯寒,動則喘氣,肢冷或下肢浮腫,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溏泄,次多量少,舌質胖淡紫,苔白膩,脈沈細而弦緩。治以溫補脾胃、化氣行水為法,常用實脾飲(《濟生方》)合茵陳朮附湯(《醫學心悟》)或五苓散(《傷寒論》)加減,方由附子、乾薑、白朮、厚朴、廣木香、草果仁各10g,大腹皮、雲苓、車前草各15g,甘草6g組成。加減:腹脹苔厚者去白朮、甘草、加蒼朮、厚朴、鬱金、砂仁以燥濕消脹。小便不利者,加豬苓、桂心,以助陽化氣行水之功。

症見面色晦暗,形瘦神萎,唇紫,腰背勞困,腹部膨隆,青筋暴露,午後低熱,口乾咽燥,時有鼻衄,牙齦出血,或有朱紋赤縷,小便短赤,大便乾結,或有黑便,舌紅少津、苔黃而乾或剝脫,肋隱痛,其痛悠悠不休。凝血原時間延長,肝功能明顯異常。治以滋養肝腎、活血利水為法,常用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或一貫煎(《柳州醫話》)合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方由生地、山萸肉、山藥、雲苓、澤瀉、丹皮、梔子、當歸各12g,白芍15g,柴胡、延胡索、、川芎、枳殼、桃仁、紅花各l0g組成。加減:陰虛而兼濕熱較著者,去生地、枸杞、山萸肉加厚朴、茵陳。兼有潮熱煩躁,加銀柴胡、地骨皮、竹葉,以清熱除煩。小便少,加豬苓、滑石、或少加肉桂心以反佐之。如齒鼻衄血,加仙鶴草、鮮茅根,以涼血止血。瘀阻嚴重者,加赤芍、王不留行、穿山甲,以活血化瘀。如陰枯陽浮,而見耳鳴、面赤顴紅,加龜板、鱉甲、牡蠣,滋陰潛陽。

【驗方來源】任澤久,龔鈺清,陳悅,等。疏肝健脾湯治療酒精性脂肪肝療效觀察。湖北中醫雜誌,2004,26(5):20-21.

【臨證闡釋】脂肪肝由於飲酒過度或嗜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濁。因痰濕內停,使氣機鬱滯、血脈瘀阻,致氣、血、痰、濁互相搏結,聚滯為積。治宜疏肝健脾、行氣活血、消痰化脂。疏肝健脾湯方中,草決明清肝醒脾助運。何首烏、黃精補肝益脾。柴胡、丹參疏肝解鬱,利膽活血。生山楂消積化瘀。澤瀉利濕、瀉熱。法半夏、陳皮燥濕化痰。葛根化解酒毒。茯苓健脾滲濕化痰。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消痰化積之功。治療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月後、肝功能和血脂都有改善、總有效率94.44%。

【驗方來源】李方,陳強松。複方丹參養肝湯治療酒精性脂肪肝45例。陝西中醫,2007,28(9):1180-1182.

【臨證闡釋】祖國醫學認為酒大熱,長期嗜酒或短期大量飲酒,濕熱酒毒內蘊傷肝(膽),損(脾)胃,致氣機鬱滯,血脈瘀阻,痰濕內生,氣血痰互結阻於腹中,而形成痞塊。複方丹參養肝湯重用丹參、山楂,活血化瘀、消食化積。澤瀉、茯苓、豬苓、白茅根清熱利濕,滲利濕熱從小便出。鬱金舒肝解鬱、化瘀止痛。神曲、麥芽、陳皮,健脾消食,醒脾導滯。黃精,健脾養血、潤肺生津,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鬱、清熱利濕、消食化積之功。丹參,促進肝臟循環,抑制外源性膽固醇的吸收,改善肝臟脂肪代謝,從而達到治療脂肪肝的目的。黃精、山楂、丹參、陳皮既有降脂保護肝功能的作用,又有抗氧化的作用。澤瀉則對脂肪肝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本方用於臨床,總有效率84.5%。

【驗方來源】林豔,田謐,于歌,等。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療酒精性脂肪肝52例臨床研究。吉林中醫藥,2007,27(8):32-33.

【臨證闡釋】其病機乃過量飲酒及過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致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或濕聚生熱,以致肝失疏泄,痰濁內生,阻滯經脈,氣血運行受阻,而成氣滯血痛。因而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治療本病之大法。故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方中柴胡、陳皮、香附、枳殼,疏肝理氣,川芎、丹參、山楂,活血化瘀。茯苓、澤瀉、甘草健脾化濕。白芍,柔肝止痛。夏枯草、決明子,清肝瀉火。何首烏,補肝血。甘草,和中緩急。諸藥合用,疏肝健脾、化瘀消積。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可降低肝臟中三甘油含量,具有抑制纖維增生和促進纖維吸收的作用。白芍能降低穀丙轉氨,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得到改善和恢復,並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夏枯草、決明子、山楂、何首烏等均有直接降血脂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降脂之功,用於治療酒精性脂肪肝,總效率100%,對臨床症狀、肝功能均有較好的改善。

【驗方來源】李彬,郝巧光。解酒肝康湯治療酒精性脂肪肝臨床療效評價。光明中醫,2007,22(9):62-64.

【臨證闡釋】本病病因為過度嗜酒,病變在肝。病機為濕熱酒毒內蘊,肝脾失調,氣滯血瘀,脾失健運、濕熱內蘊、聚濕生痰,導致痰瘀互結、壅塞肝膽、肝失疏泄、膽汁排泄受阻,從而使脂肪沉積於肝臟。其中痰濕凝聚中焦、脾失健運、阻礙氣血運行,導致痰瘀氣血相互搏結、肝失疏泄、膽汁排泄受阻為本病發病的關鍵。辨證為肝鬱脾虛,血瘀痰阻證。故治宜疏肝健脾、解酒祛濕、祛瘀行滯。方中人參益氣健脾和胃,使得氣血生化有源,脾得生化以強健。白芍、五味子,具有養血柔肝之功效,肝得柔和以疏泄。丹參、山楂,活血祛瘀,具有導滯通腑的作用。葛根、葛花升發疏散,能解酒毒。枳實子則善治酒毒內積。甘草能瀉火解毒,調和藥性。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解酒泄濁之功效。用該方治療酒精性脂肪肝,治療組總有效率92.5%,腹脹、肝區痛、肝腫大等主要症狀方面明顯緩解,肝功能與血脂各項指標、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有明顯改善。

【驗方來源】董子強,趙勇軍,史玉霞。益腎洗肝化脂湯對酒精性脂肪肝患者BUA、TBA的影響。國醫論壇,2003,18(2):20-21.

【臨證闡釋】酒精性脂肪肝多由長期飲酒,過食肥甘,熱毒內生,損及脾胃,傷及肝膽,累及於腎,腎主五液,腎中精氣虧損,陰陽失衡,水不涵木,肝失疏泄,痰阻氣滯,血行不暢,痰濁氣血相搏結,留積於肝而成此病。益腎洗肝化脂湯中制首烏、枸杞子、女貞子有滋腎護肝。丹參、山楂、酒大黃,行氣活血。葛根解酒泄毒。海藻、澤瀉、草決明,軟堅祛脂。茵陳洗肝化濁等,符合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機,有促進酒精排泄及肝細胞再生,使肝內脂肪沉積減少,改善微循環,降低血黏度,有確切的保肝降脂、促進免疫功能、抗肝損傷作用,故治療取得較好療效。本方能祛除肝脂,保護肝功能,改善症狀與體症,治療前後BUA、TBA、血脂、肝功能等指標均有改善,總有效率為89.47%,且無毒副作用,優於單純戒酒調脂治療。

【驗方來源】張占偉,李文俠,高韓寶。自擬護肝祛脂湯治療酒精性脂肪肝臨床觀察。光明中醫,2006,21(10):44-45.

【臨證闡釋】本病屬中醫“酒積”範疇,因酒為濕熱之物,其性大熱有毒,易生痰動火,長期嗜酒,必中酒毒,釀生濕熱,瘀血蘊結於肝,並累及脾胃,引為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礎,治療上當以清酒毒、化痰濕、祛瘀消脂、舒暢肝絡為要。方中葛根、枳實子自古以來為醒酒解毒之品,已證明可增強人體乙醇代謝系的活性,對抗乙醇對肝臟醇脫氫活性減低的作用,有利於乙醇體內的分泌代謝,並提高肝細胞漿中的穀胱甘轉移活性,有利於機體解毒功能的發揮,保護肝臟細胞免受自由基親電子化合物和毒物的損害,減輕乙醇毒性。配合茵陳、黃芩、垂盆草,清肝利濕、解毒降,澤瀉、海藻利濕化痰濁,赤芍、丹參、柴胡,疏肝活血抗纖維化,女貞子養陰柔肝,決明子清肝明目,生山楂活血祛瘀消積,合用有降低血脂、清除肝細胞內脂肪作用,蒼朮燥濕健脾,萊菔子下氣化痰,使脾運濕化以消痰濁之源。本方治療總有效率96%,治療前後AST、ALT、GGT及治療前後B超檢查均有明顯改善。

【病案舉例】姬某,男,幹部,45歲,嗜飲烈性酒10年有餘。4年前體檢時B超提示肝脂肪浸潤(肝內光點輕度密集、均勻、回聲稍增強,肝內管道分布尚正常),初無明顯症狀,漸感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過勞則右隱痛,口苦而黏,於2000年12月初診。查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化驗:甘油三酯2.5mmol/L,膽固醇6.9mmol/L,高密度載脂蛋白膽固醇(HDL-C)1.03mmol/L,肝功能正常。複查B超同前。治以益氣健脾、清熱利濕。用上方出入30餘劑,症狀消失,繼服60天鞏固療效,用藥中囑患者適當運動,戒煙酒,予低脂飲食,120天後複查B超,肝臟無特殊,血脂正常。

【驗方來源】秦應娟,杜林。脂肪肝中醫論治五法。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4,19(2);47-48.

【臨證闡釋】本病的外因是嗜食肥甘厚味、飲酒過度或感受濕熱之邪,亦可因素體稟賦、形體肥胖等原因導致濕熱內蘊、脾失健運,因此脾虛失健是脂肪肝最基礎的病理變化,是該病發生發展的基礎。“脾為後天之本”,脾運失健常可導致變證,影響臟腑氣血功能,此類患者初時可能無明顯臨床症狀,繼而常表現為:疲倦乏力,納呆食少,噁心欲嘔,胸脘脹滿或口苦而黏,渴而不欲飲,心中懊惱,便瀉不暢,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方選連朴飲、五苓散加味。山楂、茯苓、神曲,健脾益氣。黃連、山梔、蘆根,清熱利濕。石菖蒲、法半夏祛痰化濁。厚朴,行氣寬中。澤瀉、豬苓利濕。全方有健脾益氣以治本,清熱利濕以化濁之功。故治療本病取得較好效果。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