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金健医院内科专家漫话脂肪肝八
临床上根据是否有过量酒精摄入,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两者有许多共性特征,但又各有其独特之处。
酒精性脂肪肝的特点 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肝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称为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目前,酒精性肝病在我国有增多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特点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组肝脏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一系列改变。
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多为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等累及肝脏导致的病理学改变,胰岛素抵抗可能为联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和临床特征之间的桥梁。
长期饮酒,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多于每天40克,女性多于每天20克;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多于每天80克,就有患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乙醇量换算公式为:酒精克数=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乙醇比重)。
酒精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重度饮酒精者中80%以上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10~35%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10~20%将发展为肝硬化。美国酒精性肝病死亡居第10位,每年约15000~20000人死于酒精性肝病。我国酒精性肝病在所有肝病中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1年为4.2%,1995年为17.5%,到1996年则为21.3%。
饮酒量和饮酒方式研究表明,引起酒精性肝病的饮酒阈值为每天30克,饮酒量越高,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越大。空腹饮酒和将不同种类的酒精饮料掺合饮用,可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病的危险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