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发热辨证用药
癌性发热多见于癌症进展期 ,是因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坏死或因放、化疗肿瘤细胞被大量破坏引起。由于产生的机理复杂 ,临床上患者的发热程度也不一样 ,有低热 ,中度发热 ,也有 39℃以上的高热 ,其热型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多见。对癌性发热根据病情辨证选用中药 ,常有较好的疗效。 阴虚津枯发热鼻咽癌、口腔癌、扁桃体癌、肺癌、食管癌等患者易发生低热 ,尤其是放疗或化疗后出现低热缠绵不退 ,每到午后至夜间加重 ,患者多伴有乏力不适、手足心灼热、咽干舌燥、烦渴欲饮、咳吐少量黏痰、小便短赤、舌质红或有裂纹、舌苔薄黄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此为阴虚津枯所致发热 ,宜滋阴生津、清热化痰 ,方用增液汤与加减葳蕤汤加减 :玄参、葳蕤 (玉竹 )各 12克 ,北沙参、鳖甲各 1 5克 ,麦冬、生地、桔梗、知母、百合、白薇、银柴胡、浙贝母、石斛、陈皮各 10克 ,甘草 6克。此外 ,还可用鲜梨、鲜荸荠、鲜苇根、鲜麦冬、鲜藕榨汁后饮用 ,名为五汁饮 ,具有甘寒退热、生津润燥的作用。 脾虚气陷发热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结肠癌、子宫癌、卵巢癌、膀胱癌等患者 ,术后或化疗后出现发热 ,体温时高时低 ,或低热不退 ,并伴有浑身乏力、困倦懒言、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纳差便溏、出虚汗、易患感冒、舌质胖嫩有齿印 ,脉沉细无力 ,此为脾虚气弱所致发热 ,宜补中益气、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炙黄芪、潞党参各 30克 ,茯苓、生山药、苡仁、金银花、柴胡、青蒿各 15克 ,当归、白术、陈皮、升麻、炙甘草各 10克。此外 ,可用生山药、生苡仁各 30克、大枣 6枚与粳米 50克 ,煮粥食用 ,有助健脾益气和胃之效。 肝胆湿热发热肝癌、胆囊癌、胰头癌等患者出现发热 ,多为寒热往来 ,时轻时重 ,伴有口苦咽干、两胁胀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心烦易怒 ,重者出现黄疸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数。此为肝胆湿热所致发热 ,治宜疏肝利胆。方用柴胡疏肝散与茵陈蒿汤加减 :柴胡、白芍、生苡仁各 15克 ,茵陈、败酱草、半枝莲各 30克 ,黄芩、栀子、川芎、枳壳、川楝子、香附、猪苓、泽泻、大黄各 10克 ,甘草 6克。 气滞血瘀发热颅内肿瘤、纵膈肿瘤或腹腔及盆腔等实质性肿瘤患者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 ,气滞血瘀 ,经脉闭阻 ,致使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出现瘀热 ,发热多为晨轻 ,下午及夜间较重 ,患者面色萎黄或黯黑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脉弦细或细涩。宜活血化瘀、消散症结。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赤芍、川芎、生地、丹皮、桃仁、枳实、三棱、莪术、牛膝、茜草各 10克 ,柴胡、山慈姑各 25克 ,金银花、丹参各 15克 ,甘草 6克。若患者体质虚弱 ,可酌加太子参、生山药、黄精等 ,以扶正固本。 蕴毒化火发热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扁桃体癌、宫颈癌、直肠癌、皮肤癌溃烂的病人 ,因蕴毒郁积不得宣泄透达 ,毒火炽盛而发热 ,体温 39℃以上者可出现恶寒、浑身疼痛、神昏谵语、无汗或汗出不畅、口干舌燥、便秘尿黄、舌绛苔黄黑、脉数。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方用清营汤加减 :水牛角、柴胡、山慈姑各 30克 ,金银花、连翘各 25克 ,生地、玄参、黄连、丹参、麦冬、赤芍、紫草、陈皮各10克 ,甘草 6克。如是急性白血病发热 ,可加大青叶、鲜蒲公英、鲜茅根等 ,或配服六神丸、青黄散 ;恶性淋巴瘤加夏枯草、蚤休等 ;直肠癌加苦参、白头翁等。 以上方药每日一剂 ,水煎 2次 ,共取药液 500毫升 ,早晚分服。由于癌性发热病情复杂 ,治疗时还需经中医辨证后方可使用。(来源:777健康网)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