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疤痕奇痒是怎么回事

发布日期:2014-10-30 20:19:05 浏览次数:1600

疤痕奇痒属于瘢痕疙瘩典型症状,许多人不了解关于疤痕疙瘩的常识,以致于担误病情,使病情加重。疤痕疙瘩的病理机制为:

1、气血壅滞,湿热博结:疤痕初期表现为气血壅滞,湿热博结。表面疤痕,侵淫四窜,时起水疱,有渗出,明显瘙痒

2、气亏阴虚,血燥筋急:继发于水火烫伤之后,皮肤全层及深部组织及至全身气血津液因些被耗伤,痊愈后,皮肤及深部组织难以恢复原来的生理功能,体内气血津液通道受阻,肌肉(疤痕)筋脉得不到气血津之濡养,以致于气亏阴虚,血燥筋急。

3、经络痹阴:损伤愈合后的疤痕,从局部辨证看,属于疽症之类,是由于腠理肌肤损伤,经络受阻,营卫失调,气滞瘀血而成,以瘀血辨证为好。

4、邪毒与体内浊气、瘀血、痰湿博结:该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皮肤创伤,正气虚弱,邪毒外入壅滞气血,邪浊不排,瘀积作肿,创面虽愈合,邪浊未泻,经1-2年月或3-6个月,于愈合之处形成疤痕。

疤痕疙瘩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扪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或痛,早期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晚期多呈苍白色,有时有过度色素沉着,与周围正常皮肤有较明显的界限。病变范围大小不一,从2-3cm丘疹样到大如手掌的片状。其形态呈多样性,可以是较为平坦的、有规则边缘的对称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的、具有不规则突起的高低不平的团块,有时像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又称蟹足肿).

1、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异性身体素质因素,这种因素有时还表现出遗传的特点。这些患者的瘢痕疙瘩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形成瘢痕疙瘩。

2、种族差异:据统计分析,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瘩发生率高6-9倍。可能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的异常代谢有关。

3、显著的好发部位:常见于胸骨炳,肩三角肌部,耳廓,下颌,上背部。

4、病变漫长,长势多年不衰,随病变进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渐向四周正常皮肤浸润扩大。

5、单纯施行手术切除缝合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增生力愈强,较原有瘢痕面积更为增大,增长速率也愈快。故不能随意手术切除。

1、浅表性疤痕:多见于擦伤和浅度烧伤后,特征是外观稍粗糙,有色素改变,局部平而软,无功能障碍,一般不需处理。

2、增生性疤痕:又称肥大性疤痕,多见于深二度和浅三度烧伤及厚的中厚皮片供皮区的创面自行愈合后。特征是厚(可达1-2厘米)而硬,呈红色或暗紫色,痛且痒,常影响工作和休息。约6个月后,疤痕渐趋柔软而稍平坦,充血减退,毛细血管减少,痒痛症状渐减轻或消失。

3、萎缩性疤痕:又称不稳固疤痕,常见于头部颅骨电击伤后,大面积烧伤和慢性溃疡愈合后。疤痕硬,局部血管少,呈淡红色或白色,深部组织紧密粘连,不能耐受磨擦和负重。破溃后常经久不愈,晚期可导致恶性变。

4、挛缩性疤痕:多见于深度烧伤创面未行植皮而任其自行愈合者,常严重破坏功能,如睑外翻唇外翻、颏胸粘连、各关节屈曲挛缩畸形。长期的疤痕挛缩可影响肌肉、肌腱、神经的发育,引起关节僵硬、脱位、畸形。

5、疤痕疙瘩:又称蟹足肿,为结缔组织形成的肿块。多见于烧伤、损伤或未引起患者注意的轻微损伤后形成。疤痕边缘明显高出皮肤,且超过原病变范围,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极硬,无弹性,血供差。疤痕疙瘩特别好发于身体上半部。头、颈、胸骨正中、肩和上臂是多发部位,而眼睑、乳晕和阴茎等部位则很少发生。

6、蹼状疤痕:疤痕呈皱褶状,形似鸭蹼。此类疤痕最常见于烧伤,偶见于皮肤的切割撕裂和手术切口位置不当。大型蹼状疤痕多发于颈前、腋窝、肘窝及会阴部,小型的常见于内外眦、鼻唇沟、口角、鼻孔、指掌侧、指蹼、虎口、尿道口、阴道口等部位。

1、压力疗法:适用于瘢痕面积大,不适宜放疗和局部药物治疗者。每日停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该法对活动性瘢痕疙瘩效果不明显,但可以减少术后放疗和注药剂量。

2、化学疗法:使用长效类固醇制剂,直接注射到瘢痕内,来抑制瘢痕内过量的胶原蛋白,达到退化瘢痕的效果。主要副作用有皮肤萎缩、脱色、毛细血管扩张、坏死、溃疡和类库欣综合症等,大部分是可逆的。其他化学药物如用细胞毒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均有报道,但严重的全身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3、放射疗法:切除瘢痕疙瘩后早期(24小时内)采用电子束或X线照射可以降低瘢痕疙瘩术后复发,提高治愈率。

4、激光治疗:适用于没有明显功能障碍的扁平瘢痕,天花水痘痤疮愈合后遗留的散在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凹陷性瘢痕。

5、其他:如冷冻、蜡疗、离子透入、超声波等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疗效报告不一,缺乏大量病例对照和随访。

1、瘢痕切除后减张精细缝合:是治疗瘢痕中常用的一种日臻完善的手术方法,多应用于面积较小的瘢痕。手术中通过充分降低切口的张力,精细操作,减少二次损伤,来减低术后瘢痕增生的程度,临床效果确定明显。

2、皮肤磨削术:是对皮肤表皮层和真皮浅层进行磨削以达到改善皮肤表面不规则部分,使其变得光滑平整及颜色近似为目的的一种手术方法。适应于痤疮、天花、水痘、带状疱疹湿疹、外伤、烧伤或手术后遗留的表浅瘢痕。必要时可与瘢痕手术切除同时进行,效果优于单纯磨削术。

3、瘢痕松解局部改形术:对具有张力的较小的条索状、蹼状瘢痕可将瘢痕切除,再用其周围正常的皮肤组织形成皮瓣,交叉换位修复瘢痕部位的皮肤缺损。

4、瘢痕切除游离植皮术:较大的增生性瘢痕可手术切除,再从身体正常部位切取游离皮片移植到瘢痕创面上,修复创面,恢复肌肤功能。但移植的皮肤颜色往往与周围皮肤相差较大,加之术后容易发生挛缩,牵拉周围组织器官变形或引发功能障碍是其缺点。

5、瘢痕切除皮瓣移植术:由于皮瓣含有较多的皮下脂肪组织,除了可以用于修复瘢痕切除后的皮肤缺损外,还具有保护深层组织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扩张器技术也属于皮瓣移植,通过在瘢痕周围正常皮肤下面埋置扩张器,经过几个月的扩张,可以长出多余的皮肤来修复瘢痕。它不仅摒弃了整形外科长期以来拆东墙补西墙的缺点,而且由于扩张出来的皮肤色泽质地与瘢痕周围皮肤极为相似而深受患者的欢迎。

总之,瘢痕治疗在具体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瘢痕患者的年龄,瘢痕的性质,严重程度,所处的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后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治疗方式上多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相配合,利用既有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改善瘢痕外观,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病痛。

瘢痕疙瘩继发于外伤、手术外,尚多见于预防接种、虫咬、痤疮及不明原因所致的皮肤损伤,一定要增强体质、强化个人卫生、增强安全意识,尽可能减少皮肤损伤。一旦皮肤受到损伤,应选择正规单位和有经验的医师,积极采取措施,仍能减轻或减少瘢痕疙瘩的发生机会。此时,对瘢痕的预防主要是指上皮覆盖创面后瘢痕组织是否继续增生及其控制的措施;主要是指瘢痕形成前和形成间尚未成熟的阶段。

治疗因素性瘢痕的预防:主要是指手术引起,预防的具体措施是五无加两适当,即:无菌原则、无创技术、无张力、无异物、无死腔、手术方法得当与手术时机合适。

非治疗因素性瘢痕的预防:是指外伤、烧伤引起的瘢痕,这类损伤往往较重,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所以对这类损伤瘢痕预防的重点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给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尽早封闭创面。

瘢痕虽已形成,但此时采取一些措施对瘢痕的生长仍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瘢痕形成的程度,减少瘢痕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方法有:加压疗法、药物疗法、放射疗法、物理疗法和功能康复综合疗法。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