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关于不完全性房内阻滞命名的商榷

发布日期:2014-10-20 09:08:23 浏览次数:1595

国内有较多文献将不完全性房内阻滞命名为不完全性左房、右房阻滞⑴⑵⑶⑷⑸,我们认为这一命名并不妥当,值得商榷。

一般认为⑵⑶,不完全性右房内阻滞表现为P波高尖,类似于肺型P波,与结间束(尤其是后结间束)阻滞有关;不完全性左房内阻滞表现为P波增宽,类似于二尖瓣型P波,与上房间束阻滞有关。结间束位于右房内,而上房间束起源于前结间束,亦有一部分位于右房内。不难看出,将不完全性房内阻滞分别命名为不完全性左房内阻滞或不完全性右房内阻滞,是由于其心电图表现雷同于左房或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而命名的。我们认为这一命名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并不妥帖。

一是因为结间束在心房内的分布,并不像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在心室内分布那样规律,结间束在心房内的排列先是离心性的,后呈向心性的,并且3条结间束之间存着复杂的连接与交叉,在下行传导中,3条结间束传导不仅有先后、主次之分,亦有相互补偿作用⑹。因而在结间束阻滞定位诊断上不如心室内的束支及其分支阻滞定位诊断那样容易。

二是上房间束起源于位于右房前壁的前结间束,因此前结间束阻滞时也可引起P波增宽,出现类似于左房肥大的二尖瓣型P波⑹。此时如称为不完全性左房内阻滞,显然是不恰当的。

三是多年来对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是否存在传导束或传导纤维一直存在争论。最新版8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仍未对心房内的传导束作出认定⑺。而且目前许多学者也开始否定心房内存在特殊传导束,认为心房内的优势传导不是由特殊传导纤维所组成;而是由心房肌细胞各向异性排列及其电生理特性所决定⑻。解剖证实心房内普遍存在与普通心房肌细胞不同、呈几何结构状的肌纤维,纵行排列的肌纤维因细胞顶与顶的纵向连接较紧密,离子通道密度高,电传导速度快;而细胞边与边的横向连接较松散,离子通道密度低,电传导速度慢。纵向与横向离子通道密度相差3倍以上,造成了纵向传导速度远远快于横向(这种方向不同,传导有异的电生理特性称各向异性传导)。正是这些存在于卵圆窝的前、后方和界嵴内的肌纤维束所具有的各向异性传导的电生理特性构成了心房内的优势传导途径。P波形态变化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各种机理可能单独或联合存在。因此,在心房内传导尚未彻底搞清楚前,仅仅依据P波高尖或P波增宽而命名为不完全性右房或左房内阻滞也是不适合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完全性房内阻滞不宜命名为不完全性左房或右房内阻滞,现阶段仍以统称为不完全性房内阻滞为妥。

参考文献

1.安俊华,蒋勇,向芝青,等.间歇性左、右心房不完全性阻滞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电学杂志,2011,30(1):34

2.陶长生.临床心电图进展.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208~211

3.龚仁泰,张松文主编.心电图P波形态诊断学.第1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89~195;11~14.

4.何方田.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第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87~189

5.郭继鸿.心电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07~612.

6.程树 ,林琦,陈运贞,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与电生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29~34,528~536

7.高英茂,李和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3~144

8.李忠杰,屈百鸣主编.实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