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便血的四大起因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局限于小肠的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病变主要在空肠或回肠。此病常发作于夏秋季,可有不洁饮食史,发作急骤,现象为急性腹痛,多由脐周或上中腹开始,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血便以赤豆汤或洗肉水样,有腥臭味,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休克。
肛裂:多见于2岁左右婴幼儿,便血特点为少量点滴鲜血,大便干硬,伴随伴有排便痛,因此患儿不愿排便,从而加重症状。治疗上主要是保持局部清洁,口服缓泻剂,增加含纤维素丰富的食品以及改变大便习惯,这也是儿童便血的起因之一!
急性肠套叠:这是小儿*通常的急腹症,也是引起便血通常的起因。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患儿的症状主要是大便带血,呈果酱样大便,伴随因伴有腹痛所致的哭闹和呕吐,腹部诊断时可在腹部扪到香肠形、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具有一定压痛的肿块,多位于脐右上方。
肠息肉:是小儿便血通常的起因,多见于36岁儿童。便血特点是排便终了发生鲜血,量小,无痛,不与大便混杂。继发感染时可发生粘液脓血便。儿童肠息肉多为幼年性息肉,实际上是一种错构瘤,极少恶变,息肉通常如蚕豆和黄豆大小,位置低时可脱出肛门。
以上的专家介绍是否让您对该疾病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呢?更多的健康方面的信息请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和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让我们的资深专家对您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解答。
(编辑: 桃桃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