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症之创伤后应激障碍一
在汶川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经过媒体的大肆宣扬已经变成一个妇孺皆知的心理学名词。除了天灾,参与过战争的老兵们也经常会罹患上这种心理障碍,如二战后、越战后,很多老兵在回国之后都性格大变,不愿跟人交往,在精神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那么,创伤后应激障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疾病呢?
什么是创伤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或称为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英文名字为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指的是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如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斜坡等之后所产生的心理状态的失调。这种现象是创伤后合理的心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现象,并非由于患者本来的心理状态有问题导致。由于PTSD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一段事件后出现的持续性的心身疾病,因而又被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所谓的创伤性事件是指一个人经历或目睹的异常惊恐或具有灾难性质的时间,包括战争、地震、严重灾害、严重事故、被强暴、受酷刑、被抢劫等,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
许多创伤后的生还者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不长,但一些人却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糟糕,这些个体就很可能会发展成PTSD。PTSD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和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并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地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PTSD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主要的临床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重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一, 重新体验症状
PTSD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flashback,症状闪回,闯入性症状)。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它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回避症状
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疏远、不亲切、害怕、罪恶感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患者的情绪,患者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难以接受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三,警觉性增高(易激惹)症状
不少患者则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