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狭窄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1.气滞证候: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变扁,大便干结或不干,嗳气频作,胁腹痞闷胀痛,舌苔薄腻,脉弦。辨析:①辨证: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变扁,舌苔薄腻,脉弦。②病机:由于情志失和,肝脾不舒或跌仆手术,均可令气机郁滞,致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出现大便干结或不干时均排便困难,大便变细变扁。脾气郁结,气机失畅则胁腹痞闷胀痛。舌苔薄腻,脉弦,均为肝脾不和之象。2.气虚证候:大便不一定干硬,粪便变细变扁,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嫩,苔白,脉弱。辨析:①辨证:大便不一定干硬,粪便变细变扁,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难于排出,舌淡嫩,苔白,脉弱。②病机:肺脾气虚,运化失职,大肠传导无力,则见大便不一定干硬,粪便变细变扁,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难于排出。肺气虚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脾气虚则化源不足,故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嫩,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征。
早期主要是炎症感染症状,有腹痛,直肠内坠胀感,大便急频、里急后重、脓血便等,容易误诊为痢疾。病情发展后,出现慢性梗阻症状,有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变形,呈扁条状并混有脓血。
肛周皮肤可见湿疹,表皮脱落。指检可见括约肌松弛,但肛管上方,直肠段内,距肛缘9cm以下,可触及变硬之肠壁,无弹性,管腔狭窄严重时手指不能通过。检查时可见粘液、脓血、粪便从狭窄处流出,指套血染。
1.按发病时间可分为:①先天性直肠狭窄:出生时即患有直肠狭窄。②后天性直肠狭窄:由于其它疾病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直肠狭窄。
2.按发病的部位可分为:①肠外原因直肠狭窄:由于直肠外的器质性病变,压迫直肠,使肠腔变窄所致。②肠内原因直肠狭窄:由于直肠本身的器质性病变阻塞了一部分肠腔,使肠腔变小,或是由于肠壁瘢痕组织挛缩,使肠腔变小变窄所致。
3.按狭窄形状和范围分为三类:①线性狭窄:是指直肠狭窄部份只占直肠腔的一部份。②环状狭窄:是指直肠腔从四周向内缩小,成为环状,狭窄部份的长度不超过2cm。③管状狭窄:狭窄部份也是呈环状,只是其长度超过2cm。
1.肛管狭窄:两病同样都有大便难解等症状,只是狭窄发生的部位不同,肛管狭窄之狭窄区在肛管,而直肠狭窄之狭窄区在直肠。可通过指检或钡灌肠相鉴别。
2.肠外原因直肠狭窄:可通过指检确定狭窄是由于肠外原因所致还是直肠本身的病变。可结合病史进行诊断。
4.克隆氏病:克隆氏病迁延日久,瘢痕较多,挛缩后引起直肠或肛门狭窄,可通过病理学检查以鉴别。
5.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本病既能引起肛门狭窄,也能引起直肠狭窄,鉴别方法可参考"肛管狭窄"条之鉴别诊断。
5.手术操作步骤:①用0.5%碘伏消毒肛周皮肤,铺无菌巾,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直肠下端及肛管,用右手食指探查狭窄的程度。②拉钩显露直肠狭窄之部位,将狭窄部位的瘢痕组织切除,解除狭窄,使肠腔扩大,切除瘢痕时注意不要切透直肠壁。③游离切口上缘之肠粘膜1~2cm,将上部粘膜拉下覆盖切口,圆针和"000"铬制肠线将其与切口下缘粘膜间断缝合。④创面放凡士林纱条,压迫创面,肛外敷料包扎。
6.术后处理(1)饮食:流质3天,少渣饮食2天,以后改普食。(2)大便:给服阿片酊,控制大便4天。大便前给润肠剂协助大便。(3)补充液体3~5天,液体内可加入庆大霉素、甲硝唑;维生素C等,以抗感染,减少渗出。(4)口服甲硝唑及氟哌酸等抗生素。(5)换药:术后24小时后换药,以后每日换药1次,用1‰的新洁尔灭棉球消毒肛周皮肤,肛管,在伤口上盖1‰的新洁尔灭纱条,肛内塞一颗洗必泰栓。大便后用1∶5000PP温水坐浴后换药。(6)术后10天开始指检,并进行缓慢而柔和的扩肛,以后每周扩肛2次,直到病情稳定。(7)术后伤口疼痛可按疼痛处理。
治法:顺气导滞,活血化瘀。方剂: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3克,枳实12克,沉香10克,桃仁10克,红花9克。加减:若气郁日久化火,证见口苦咽干,苔黄,脉数,加栀子、龙胆草之类清火泻热。腹胀攻痛者,加青皮、莱菔子、小茴香之类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功。噁心呕吐者去柴胡,加半夏、陈皮、代赭石以降逆和胃。
治法:益气润肠,活血化瘀。方剂:黄花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2克,麻仁12克,白蜜10克,陈皮8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红花8克。加减:若肛门坠胀者,加升麻、柴胡、桔梗等以提升阳气;若伴面色苍白,唇色爪甲皆淡等血虚症状者,可酌加制首乌、生地等以养血补血,润肠通便。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