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脂肪吸收不良治疗方法大全

发布日期:2014-10-09 07:29:10 浏览次数:1600

出血、出血倾向是指皮肤及黏膜自发性出血,或当微小血管遭受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易自行停止的一种临床表现,是由于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常见疾病:血管性血友病过敏紫癜结缔组织病等。

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是一种营养缺乏的特殊表现,由于长时间的负氮平衡,以致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全身性水肿为其特征。特点是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加重了水肿液的潴溜。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治疗方面治疗病因与调整营养同时进行。

腹痛、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病变性质可为器质性或功能性,必要时还需借助开腹探查才能确诊。

腹泻、腹泻又称拉肚子 泄泻,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的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含水分增多,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脓血及黏液等,常伴有肛门不适、失禁、排便急迫、腹痛等症状。其发病基础是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或紊乱,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减少和(或)动力加速等,最终导致粪便稀薄,可含渗液,大便次数增加而形成腹泻。中医认为,腹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而势急者称为泻。包括湿热腹泻、寒湿腹泻、食积腹泻、肝郁脾虚腹泻、热结旁流腹泻、脾虚腹泻、肾虚腹泻。

腹胀、腹胀,病证名。出《灵枢·玉版》、《灵枢·水胀》等篇。即腹部胀大或胀满不适。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通常常伴有相关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嗳气等;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肌肉萎缩、肌肉萎缩是指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肌肉外形轮廓或测量其体积(或肢体周径),如见肌肉外形变薄或呈凹陷状,或肢体周径缩小即可诊断。检查时应与邻近和对侧相同部位相比较,肢体周径可用带尺测量,测量时应选择生理骨隆起(如上肢的尺骨茎突,下肢的髌骨及踝部)为标志,在其上或其下一定距离的水平测量肢体的周径,以确定有无萎缩及其程度,同时可作为以后随访比较。两侧肢体周径的轻度差异,并不能作为决定肌肉萎缩的根据,因为发育不对称并不少见。肌肉大小由年龄性别体质营养情况职业及个别肌肉锻炼而有所不同。

贫血贫血是指周围血液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及(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 一般认为成年男性红细胞数<400万/ul、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红细胞数<350万/ul、血红蛋白<105g/L,称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级。重度贫血为血红蛋白60g/L~31g/L,休息时已感心慌气短。重度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证”范畴,虚证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等。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红细胞过度破坏,造血不良和失血。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