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腹泻的原因是什么?引起腹泻的疾病很多,可以是原发于肠道本身的病变,也可以继发于肠道以外的其他疾病。肠道本身病变引起的腹泻一般分为功能性与器质性两种。
1.功能性腹泻:肠道没有具体的病变,由于长期服用泻药、某些致敏的食物及药物过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腹泻,为功能性腹泻。此类腹泻一般为无痛性粘液性腹泻。无阳性体征,无体重减轻及贫血。
2.器质性腹泻:器质病变是指肠道本身病变引起的腹泻,肛肠科常见的引起腹泻的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憩室病、肠道肿瘤以及缺血性结肠炎等。还有一些特殊的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肠结核以及肠道寄生虫病等,也有腹泻症状。
1.肝恶变: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恶变并不少见。肝恶变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肠黏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产生肠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增殖,释放组织胺,使肠黏膜变性水肿,通透性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肠腔,从而引起腹泻。
2.肠息肉:肠息肉会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3.大肠恶变:大肠恶变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位于左侧结肠者常为环状生长,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当恶变有糜烂、溃疡、坏死时,可表现为腹泻、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恶变位于直肠者,主要表现为血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
4.克隆病:又称节段性肠炎,发病年龄主要在20-40岁,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逐渐加重,大便稀或水样,常无脓血。病变肠段的炎症、蠕动增加及继发肠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呈持续性。
5.溃疡性结肠炎: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等,腹泻系在炎症刺激下,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
引起慢性腹泻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肠结核、肠道真菌感染、慢性细菌性痢疾、药物等。出现腹泻时,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较为典型,则比较容易诊断;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不典型,就比较容易误诊,有时误诊会长达数月或数年。
因此,出现慢性腹泻不可掉以轻心,应当进行认真的检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