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经方辩治痞满腹泻案

发布日期:2014-11-13 15:09:24 浏览次数:1595

2014年6月19日初诊:痞满、进食辛辣或寒凉食物后腹泻2月余。因在某医院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20余剂,服后痞满、腹泻等症状未见缓解,反月经量更减,故来就诊。语声低乏力气短,偶头晕,眠浅梦多。经常长口疮,口干口苦,咽干少饮。纳正知饥,痞满,平素大便日1次,质稀,进食辛辣或寒凉食物后则腹泻,日2-3次,不成形,小便略黄。怕冷汗少,四肢、小腹凉。末次月经6月10日,月经量少,豆腐渣样白带。舌红苔薄白润,右脉滑数,按之无力,左脉软弱而略数,尺沉。

分析:患者因胃脘痞满、腹泻,它处治疗无效故来就诊。老师腹诊查体后发现,患者痞满明显,胃脘部拒按明显,结合脉证,辨证应属于半夏泻心汤证,而非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均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第149条“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两方的区别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为痰饮、热邪郁结于胸胁,病位在胸胁而侧重于胁部,所治为寒热往来,胸胁疼痛,小便不利等症。半夏泻心汤的病机为,素体脾虚之人,感受外邪之后邪气内陷,导致中枢的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寒热错杂,出现胃脘疼痛,或吐或泄等症。此案患者平素大便稀为素有脾虚,今腹泻两月,气虚不能温煦,则怕冷汗少,四肢凉。气机下陷则乏力气短、头晕。胃脘部拒按为实,进食辛辣或寒凉食物后则腹泻为寒热错杂、清浊不分。右脉滑数,按之无力为脾胃气虚而有痰热,左脉软弱为气虚下陷,脉证符合,辩证当为半夏泻心汤无疑。

半夏10g 黄连3 黄芩10 党参15

干姜10 甘草5 山药20 茯神20

小茴5 吴萸3 芡实30 5付

按:半夏泻心汤以半夏辛苦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党参补益脾胃,《伤寒论》中体虚、中虚之人、吐泻之后多用之,黄连苦寒降胃,黄芩清热燥湿,干姜辛热化饮,甘草甘温和胃健脾,合为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之法。加山药补气健脾祛湿而不燥,茯神健脾除湿、安神,小茴、吴萸温暖下焦,芡实健脾、收敛止泻。

2014年6月24日二诊:胃脘得轻,大便已转为每日1次,仍稀,白带多,质稠,口略干,舌质红,苔润。 上方加香附10g,白果15g 5付

按:药证合拍,故诸证均减。香附辛微苦甘,入肝经,理气调经,白果除湿止带。

2014年6月29日三诊:胃脘部症状已不明显,大便转为2日1次,略稀,左胸胀,白带正常。脉滑数。 上方去干姜、白果,减黄芩5g、芡实20g,加元胡10g 5付

按:痞满、腹泻明显缓解,白带正,脉滑数,故去温燥之干姜、止带之白果,清热、收敛之黄芩、白果减量,患者胸胀,月经降至,加元胡行气止痛。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