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0例的诊疗分析

发布日期:2014-11-19 00:48:42 浏览次数:1595

好发于冬春季节,腹痛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均于1 d~2 d后出现腹痛。50例有脐周痛,22例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无腹肌紧张;6例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其中3例外科会诊排除阑尾炎,3例不能排除。病例中4例在腹部扪及节样肿块;腹痛部位说不清者10例。腹痛多为阵发性,每次持续3 min~10 min,发作3~10余次不等,少数诉腹部隐痛。大多数随体温的上升和下降,腹痛呈加重和减轻。伴随症状:发热48例,体温波动于37.8 ℃~39.5 ℃之间,为不规则热,并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恶心呕吐,有时伴腹泻便秘

60例中血常规WBC均在(8~17)×109/L,其中以中性类细胞升高为主28例,占46%,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32例,占54%。60例腹部肠系膜淋巴结彩色B超均在不同部位肠系膜上同时发现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为脐周及右侧腹腔内沿肠系膜走行部位,可以单发和多发,有的相互融合成堆,直径在10 mm~25 mm。

60例患儿均以抗炎抗病毒治疗,辅以山莨菪碱、阿托品解痉,治疗中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症止咳降温等。一般经过上述治疗处理病情即可逐渐好转。1个月~3个月后复查腹部B超,肿大淋巴结消失的有56例,有4例复发。

急性肠系膜性淋巴结炎一般多发于15岁以下儿童,男孩略多于女孩,多见于冬春季。该病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观察,有以下情况应考虑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一般先有发热后有腹痛,腹部压痛明显,但常无固定压痛点,为阵发性、痉挛性痛,少数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B超示腹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本病多为病毒感染,有一些继发于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沙门氏菌感染,常通过胃肠破裂的黏膜进入乳糜管,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大,炎性渗出液刺激,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

该病腹痛的部位因发炎的淋巴结位置不同而不同,但肠系膜淋巴结在回肠末端部分较多,故压痛发生在右腹部最为多见,所以临床易误诊为阑尾炎。鉴别诊断:本病压痛部位不似急性阑尾炎时压痛固定,少数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而且腹部移动性压痛阳性体征较多,患儿平卧时右下腹部有压痛,而左侧卧位时右下腹部压痛移位脐部,因回盲部肠系膜内的炎性肿大的淋巴结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向腹部内侧,故触痛范围较急性阑尾炎广。相反,阑尾炎时阑尾的位置不改变,当左侧卧时右下腹压痛更明显。正确看待血常规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合并WBC升高,往往因呼吸道感染及胃肠道炎症合并细菌感染所致,故不能单凭WBC升高来否认小儿肠系膜性淋巴结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成像方式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准确率高,对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石景森,王瑞禄,郑凯玲.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6例临床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5,5(8):410.

[2]代涛,王子干,李英华.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10:621.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