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为何反复感染手足口病
在人们的认识里,只要是传染病,一般感染一次就会有抗体,之后不再感染。手足口病也是一种传染病,但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一名幼儿竟然在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患上了手足口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近期,南昌气温忽高忽低,此时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暑假即将来临,孩子们将在家中度过炎炎夏日,手足口病散发形势会否更加严峻?记者走进江西省儿童医院,该院主任医师、大内科副主任、感染科主任朱庆雄为记者一一进行了解析。
现象
医院儿科感染科多见手足口病
一连几天,记者在省儿童医院的门诊部,都可见到家长们带着孩子排队挂号,常见的是孩子发低热。而在各社区医院,也不乏手、足、口、屁股长泡的婴幼儿。
朱庆雄介绍,手足口病是比较好辨别的一种疾病: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里、屁股等部位同时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俗称长了泡(皮疹),这时,孩子还有口痛、不吃饭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发烧。这时家长就要当心孩子很有可能患有手足口病。
作为一种流行性疾病,手足口病传播、高发季节大约为每年的4月7月,在5月、6月达到最顶峰,随后慢慢减少。所以暑假尽管仍处于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但一般不会大面积爆发。
释疑
为何婴幼儿反复患有手足口病?
不少婴幼儿曾经患有手足口病,治疗痊愈后不久,竟再次感染手足口病,时间相隔不到一年。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人们的意识里,患有一次传染病后,体内便有了该传染病的抗体,今后便不会再次感染(或传染)该传染病。为何手足口病可以一再感染?
对此,朱庆雄解释道,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符合常识,人得传染病确实是一生只得一次,是唯一的一次经历,比如说麻疹等。但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而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患者之前可能感染了柯萨奇病毒A16型而患有手足口病,之后体内已经有了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抗体,但并不表示患者今后就不再患有肠道病毒71型的手足口病。
为何婴幼儿更易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中一两岁的幼儿是重点患病对象。为何婴幼儿更易患病?朱医生介绍,任何一种疾病都与人的免疫力相关。一两岁的幼儿体内仅有妈妈的胎传抗体,但这些抗体不足,从而孩子更容易被感染(或被传染)。随着孩子3岁以后,逐步建立了自己体内的免疫力,加强对疾病的免疫,手足口病也就不容易侵犯了。不过也并不代表成人就不会感染手足口病。
治疗
绝大多数为轻症病人,一周可自愈
手足口病的类型包括普通型(轻症)和重症(重症又分为重型和危重型)两种。就省儿童医院而言,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是普通型的。普通型患儿一周左右自愈。仅少数患儿为重症的因手足口病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此时的患儿会有精神状态不佳、嗜睡、无故惊跳、血压高、高烧不退等症状;在重症范畴内,极个别患儿可能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成为危重型。
朱医生表示,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危重型手足口病已经很少,手足口病的治愈率提高很快。可以说,只要及早发现、及早就医、及早治疗,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是可以治愈的。
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低烧、食欲减退或不愿进食、口腔不适(孩子可能喊痛或不时有手指探口动作),需要提高警惕。可在光亮处或用手电筒查看口腔四壁有无红疹、疱疹、破溃等异常情况,同时仔细查看四肢,尤其手掌、足底等,观察有无皮疹发生。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对于普通型手足口病,医生的治疗相对容易,家长也可以操作: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同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预防
做好15字 杜绝三种传播途径
朱庆雄表示,医学上认为手足口病有三种传播途径:通过接触传播:如患者手上的疱疹破裂后流出疱疹液,疱疹液里就有手足口病的病毒,通过接触,这种病毒就传至了另外一个人身上;通过消化传播:手足口病原本就是因为肠道病毒引起的,为此,如果不小心吃了携带病毒的食物,也可能患病;通过呼吸传播:如患者口腔内的疱疹液通过呼吸传至空气中,站在患者对面的人恰好呼吸入体内,也可能致病。如何杜绝三种传播途径传染到手足口病呢?我省提倡了15字预防歌: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此外,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进行居家隔离,不要接触其他儿童。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居家治疗期间,家长应留意患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烧不退、精神差、活力减退、嗜睡、烦躁不安、反复呕吐、肌肉抽搐等情况应速到医疗机构就诊。
链接
成人也可感染手足口病常误以为口腔溃疡
眼下正值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首都儿科研究所感染科主治医师黄辉告诉记者,经常在门诊可以看到,孩子患上手足口以后家长带着来复查,结果家长的手心和嘴里也都长上了疹子。其实,这就是家长也感染上了手足口病。
记者了解到,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以及诺如病毒感染并非是儿童专利,成人也可感染上这些病毒,只不过症状稍比儿童轻,容易被忽视。
黄辉表示,成人嘴里起了疹子后,都会以为是口腔溃疡,绝不会想到自己还会感染上手足口。虽说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但并不能绝对排除成人手足口病。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成人大多因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但也有一部分成人因未获得隐性感染或抵抗力低下、免疫力缺陷等原因感染。与学龄前儿童不同,成人手足口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此外,黄辉也表示,成人也可以感染疱疹性咽峡炎,但同手足口病一样,往往被大家忽视。一般都表现为潜伏期症状,以至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儿童。
前不久在学校内发现了几例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例,那么成人是否也可感染呢?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董丽娟解释,成人也可患病。诺如病毒就是一种病毒性肠炎,具有群发性,所以在成人中也可发病。可能由于孩子抵抗力比较低,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侵害。
使用含氯的消毒液对场所进行消毒。氯制剂能杀死一般的病毒和细菌,经过通风和清洗以后,不会对幼儿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有资料显示,18-35岁的感染率为45%,45-65岁的感染率达55%-60%。在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张彤介绍,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可通过水源和食物传播,所以一定要注意防范。
■实习生李西湖、记者万里庆/文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电话:0791-8684903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