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脉千里 击尾首应
2012年05月29日
评点家赏论雪芹的椽笔妙笔,有三蛇之例。
何谓三蛇之例?一是脂砚斋,有两次用蛇来譬喻,说那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又说是犹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一是立松轩,他曾说雪芹之用笔就像怒蛇出穴,蜿蜒不驯,此三蛇之喻,遂表出了雪芹艺术的又一巨大的特色。
在中华,几千年文章巨匠们凭他们的创造与鉴赏的经验,梳理出很多行文用笔的规律与程式,是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法则就连人们纷纷笑骂的八股,其实它的可笑主要在于内容要代圣贤立言,而不在文章用笔之一无可取;八股程式其实也是丰富积累的文章做法的总结归纳从西方的习惯说,那也是一种值得研讨的议论美学。即如伏脉千里等比喻,并不始于脂砚斋,金圣叹早就喜用,但是雪芹把这叙述美学中的手法运用得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高境界,所以批书人的强调此点,是完全出于有目能识,而不只是蹈袭前人的陈言旧套。
鲁迅先生在其伟著《中国小说史略》中,为《红楼梦》设了第二十四篇一个专章,他在论及续书之优劣时,明白提出一个评判要点,即与雪芹原书的伏线是否不背的这一标准。这就说明,先生是承认行文确有此法,而雪芹之书是运用了它的,而且,这同时说明了一大重要问题:雪芹埋伏于前半部书的许多灰线,乃是为了给后半部书设下的巧妙的暗示或预卜。不承认这个至关重要的文笔手法,等于是连现存的八十回前书也给消灭掉了因为大量的伏笔看不懂,或觉奇怪,或讥为赘文,于是这个巨大的艺术杰作中抽掉了它的一根大动脉、大经络,不但它的身体了严重残疾,而且连生机生命也给剥夺了。
雪芹的暗线伏脉法,似乎大致上可分两类:一类是一般读去时,只要静心体察,能看得出来的;一类却是难识得多,非经过专门研究论证无由获得认识的。后者更为重要无比也才是雪芹在这个行文美学上的独特的创造与贡献,古今中外,罕有其匹。
如今我取鸳鸯的故事中的一二小例,试作说解。
鸳鸯在全书中是十二钗再副册中一大主要人物,关系着贾府家亡人散的大事故,也是群芳凋落中结局最惨的女儿之一。雪芹对她,大脉络上的伏笔计有三层。
鸳鸯的悲剧惨剧,系于贾赦这个色魔。根据杭州大学姜亮夫教授早年在北京孔德学校图书馆所见旧钞本《石头记》的异本(即与流行的百二十回程、高本完全不同)所叙,贾府后来事败获罪,起因是贾赦害死了两条人命。贾赦要害谁?显然其中一个是鸳鸯。证明(其实即是伏笔)就在第四十六回
鸳鸯〔向贾母哭诉〕:因为不依,方才大老爷越发说我恋着宝玉,不然要等着往外聘凭我到天上,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去!终久要报仇!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如此姑子去!
再听听贾赦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琏儿。若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我要他不来,以后谁还敢收他?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他!
请你两曹对案,那话就明白了。
这儿的奥妙在于:宝玉似主,实为陪角;贾琏似宾,却是正题。这话怎么讲?原来,有一回贾琏这当家人被家庭财政给难住了,一时又无计摆布,想出一个奇招儿,求鸳鸯偷运了老太太的梯己东西,押了银子,暂度难关。鸳鸯是个慈心人,就应了他。谁知这种事很快由邢夫人安插的耳报神传过消息去,贾赦也就听见了。故此,这个大老爷疑心鸳鸯与琏儿交好,不然她怎肯管他这个事?此事风声很大,弄到两府皆知。
你看第五十三回,到年底下了,乌进孝来送东西了,贾珍向他说起西府那边大事多,更是窘困。这时贾蓉便插口说: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来源:国学导航 作者:周汝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