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山中翠鸟啼弃履吟诗复听鹂
一个偶然的机会到镇江开会,散会后看时间尚早,故而决定登招隐山一游。游在山中不禁赋诗一首
招隐山中翠鸟啼,余音隔叶透清溪。千廻绕石惊泉涌,百啭驰风落日迷。古有戴公携妙曲,今无贤士舍尘泥。循声欲逐闲云去,弃履吟诗复听鹂。
招隐,原名兽窟山,因南朝刘宋时的大艺术家戴顒拒不出仕,隐居于此,故改称招隐山,戴公山,以示表彰。戴顒,字仲若,是南朝著名的音乐家、雕塑家,他不仅擅长丹青,在雕刻上亦造诣很深,更精通丝竹、会作曲,其作品流传甚广。他曾谱就了《游弦》、《广陵》、《止息》三部千古绝唱,他一生不求仕禄,不畏权贵,倜倘豪放,喜游名山大川。自隐居南郊兽窟山后,宋武帝刘裕对他屡加招聘,请他出山为官,戴顒拒不出仕。
招陷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颙只生一女,颙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招隐寺最初创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殿宇宏丽,甚负盛名。唐宋以来,几经兴废。清咸丰间,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间,慧传和尚重建大殿、读书台等,规模已不如前。抗战时,又遭日军毁坏,现在正全面修复,大部分胜迹已焕然一新。由于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编撰了名著《昭明文选》,使历史人物与名山共存,更招引着历代名人:唐朝诗人刘禹锡、骆宾王、宋大学士苏东坡、著名书画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游此山,并且留有许多诗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