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肝癌祸因病毒性肝炎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肝癌发病率逐年增长,每年已超过62.6万人,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每年死亡人数接近60万人,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原发性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
早期筛查该咋做
调查显示,大约90%的肝癌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两对半”阳性,丙肝抗体阳性都是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35岁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慢性肝炎、肝硬化5年以上,直系亲属三代中有肝癌家族史的人每半年检测一次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最有效方法。此外,注射乙肝疫苗;输血时保证血液制品未被肝炎病毒感染。酒精也是引发肝癌的一大敌人,因此预防肝癌应戒酒。
肝癌治疗国际指南都十分强调肝癌细胞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均以循证医学证据作为依据,可信度较高。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两项。对于35岁以上的男性,具有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对血清甲胎蛋白>400ug/L而超声检查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应注意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如血清甲胎蛋白升高但未达到诊断水平,除了应该排除上述可能引起血清甲胎蛋白增高的情况外,还应密切追踪血清甲胎蛋白的动态变化,将超声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需要时进行CT和(或)血清甲胎蛋白检查。若高度怀疑肝癌,建议做DSA肝动脉碘油造影检查。
早期诊断很关键
肝癌细胞诊断标准包括病理学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方法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AFP检测、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显像、CT、核磁共振和DSA血管造影等)以及病理学组织学检查(主要是肝组织活检)。对于有肝硬化病症的患者,首先确定肝硬化的存在,随后以占位大小2cm为界限开始诊断流程。对于非肝硬化患者,则以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来引导诊断流程。在国际上应用美国肝病学会的诊断流程较多,以占位<1cm,1-2cm和>2CM,对肿物和诊断流程进行区分,着重强调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由于血清甲胎蛋白、实时超声显像和CT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由于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随之提高,预后亦获得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是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
危险人群高发肝癌
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的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重叠感染的背景。
孟主任建议,以下危险人群应该特别加以关注:
包括:中老年男性中乙肝病毒载量高者、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血清甲胎蛋白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本报记者尚志文胡晓震摄影靳军
孟晨鑫,主任医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一病房主任。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0年。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对各类型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抗纤维化治疗、乙、丙肝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并发症治疗、危重患者的抢救、肝穿活检项目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周三出诊。
咨询电话:024-23387410-253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