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并不可怕
股骨头坏死并不可怕
大连天健网健康频道编辑:邹世界2010年08月26日 14:14:59 星期四
78岁老人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如今,这位老人康复出院
原来,78岁的高大爷平时喜欢运动。一次晨练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严重的股骨颈骨折。经过会诊并征得家属同意后医生决定为老人采取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两周高大爷便能在床边进行轻微活动。术后当高大爷看见自己的刀口时,感到有些难以相信,这么复杂的手术,可伤口却小的没有巴掌大。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专家赵德伟教授介绍说,在全髋关节置换的外科传统手术中,手术的切口一般都要达到30厘米甚至更长。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裸露的切口瘢痕会给患者造成很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小切口的微创手术一直是全世界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领域中至今尚未解决的疑难疾病之一,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病情将进行性发展,并最终导致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病人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造成外伤、药物(激素)的不规范应用、不良生活方式等原因,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于年轻化。
然而对于本病的治疗,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不少医生一味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致使很多病人失去了修复和再造股骨头的最佳手术时机;另一方面,很多医生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一律进行人工关节置换,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年龄和病变分期,甚至对于年龄仅17岁 18岁的患者也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因此导致的后期并发症很难处理。
那么,到底该选用什么方法呢?赵德伟教授介绍,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骨科专家赵德伟,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药口服制剂。这种中药及其制备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种中药经药效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具有补气养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血供应、疏通经络、化瘀生新、加速新骨生成之功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学认为其病属“骨蚀”范畴。赵德伟发明的中药,是一种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且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中药口服剂。
对于初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绝对卧床牵引、口服活血药物、静脉输液活血药物。
目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纤维修复股骨头坏死有十几种手术方法。“赵德伟法”是一种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再造法。这个方法之所以被医学界称为“赵德伟法”,是因为它的研创者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院长赵德伟。
赵德伟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人体自身的4处组织可以用来对股骨头进行有效的修复与再造,并有效重建期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这种方法使股骨头获得重建的成功率达90%%以上。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绝大部分患者有效地延迟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或避免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目前,凡是55岁以下的比较年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都首先考虑进行修复再造治疗。这样,可以避免人工关节置换十几年后的再一次换关节。已有数千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经过修复早早重新站立起来。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置换人工关节治疗关节疾病和损伤的关节设计、手术技术和术后康复等不断成熟,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术后10年的优良率达95%%以上,20年优良率达85%% 90%%。于是,更多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乐意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专家介绍,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20世纪骨外科学的一次革命性进展,特别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数的应用,能够使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很快缓解疼痛、迅速下床活动、减少了长期卧床的严重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为了使病人在治疗中能够得到最大的益处,降低损伤,医生应该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规范操作和积极防治并发症,达到更好的远期效果。
专家建议,对于激素性、酒精性、特发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股骨头已经出现塌陷,感觉严重疼痛并出现活动功能障碍,应该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法来治疗。尤其是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本文关键字:
作者
上一篇 : 百岁老妪“更新”股骨头下一篇 : 家事不顺 外向媳妇得抑郁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