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与护理
主持人:骨髓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对人的危害大吗?
谢主任:骨髓炎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附骨疽范畴,它是指毒邪深袭,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肿胀,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终身残疾。
主持人:骨髓炎有什么临床表现呢?谢主任:血源性急性骨髓炎好发于儿童,男孩多见,易发四肢骨干,尤以下肢为常见,有化脓性病灶存在或外伤,感受风寒湿邪等为诱因。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先有身体不适,寒战,发热达39-40℃,口干尿赤,局部一两天内活动受限,继而肿痛,3-4天后炘红,患肢变粗,推之不移。此时应立即抗生素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两周后X光检查可发现死骨,若治疗不当还可延误成慢性。
慢性骨髓炎,一般有窦道,或时好时坏发作,病程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大都治疗的地方较多,到最后钱也耗尽了,病也不能彻底治好。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一般不化脓,患者经常疼痛,患病部位变粗,经X光检查才会被发现,该病病程更长。
外伤性骨髓炎,大多数是车祸伤害,大面积软组织伤和粉碎性骨折并存,有的根本不易清创,或靠近重要器官而不能彻底清创,有的伤口感染严重,坏死组织面积过广,有的伤及动脉及神经,造成大面积组织坏死。
主持人: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护理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谢主任: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护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急性骨髓炎症期,发烧厉害,2-3天后红肿。此时需用抗生素来控制病情,同时辅以中药,中西医结合来治疗。《本草经疏》记载:矾石,髓为热所劫则空,故骨瘘而齿浮,矾性寒入骨除热。体温高于39℃者,需要给予物理降温法,如用中药白虎汤退热。在用药物降温时,要注意是否出现虚脱,同时应及时擦洗及更换清洁干燥的衣裤,以免受凉。
退烧后加强营养,提高病人抗病能力。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餐,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必要时适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增强机体抵抗力。
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为了限制患肢活动,减少疼痛和减轻炎症,防止病理性骨折,如发现骨折,一般用石膏托固定或预防错位。石膏固定及牵引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凡发现肢体皮肤发紫、发冷、肿胀、麻木等,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处理。伤口分泌物过多,及时换药。
注意观察邻近关节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或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因为当脓液穿过干骺端进入关节腔时,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或炎症扩散,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肺脓肿等,若诊断有脓液者,及时切开排脓减压,及时换药或引流管冲洗。应及时换药,并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