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肌炎、心包炎、其他全身疾病所致的心肌病,心内手术创伤等均可引起本病。常发生在心脏手术之后,如大血管错位的Mustard矫治术及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等,多于术后数周内发生,也可长达10余年。心内手术中,上腔静脉插管、切开心房或手术缝合时损伤窦房结,造成出血、坏死及窦房结动脉栓塞等,终致窦房结脂肪变性及广泛纤维化。先天性心脏病可伴发窦房结畸形如单心房等。另外,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窦房结受压、牵拉或低氧血症也可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经手术纠治后,窦房结功能可恢复。尚有部分病例病因不明,心脏检查正常,仅具有本病特异的心电图改变,因此,有人认为本病是特殊类型以心房及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为主的心肌病。
窦房结动脉是供给窦房结的惟一动脉,当窦房结动脉出现阻塞或窦房结发生损伤时,可导致窦房结功能低下,出现窦性静止或合并窦房阻滞,进而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反之,快速型心律的超速抑制又可使窦房结功能进一步受抑制而出现窦性静止或合并窦房阻滞等心动过缓,形成交替性心动过速-过缓型或心动过缓-过速型心律失常综合征。
本病起病隐缓,病程迁延,短者数月到1、2年,长者达10年以上。通常以持久性心动过缓为主要症状。由于心动过缓或窦性静止,可引起心、脑、肾、胃肠等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轻者有疲乏、头晕、胸闷、心悸、纳差、记忆力减退,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小儿交界性逸搏心律的频率较快,故症状较轻,不易被发现。少数病例因快速性异位心律影响心功能,而发生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栓塞现象。 心电图改变以缓慢心率为主,常见窦性心动过缓、长短不等的窦性静止、二度Ⅰ型或Ⅱ型窦房阻滞。在缓慢心律的基础上发生交界性逸搏,交界性心律,房室分离。因房室交界区常受累故逸搏延迟出现,可达1.2s以上。此类缓慢心律在短期内可转变为快速性异位心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称快-慢综合征。房性期前收缩较室性期前收缩多见。少数病例可同时有房室传导阻滞。P波往往变低平或双峰状,时间增宽,提示有房内传导阻滞。本病的确诊除结合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以外,尚应进行窦房结功能检查。窦房结受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兴奋迷走神经及应用β-阻滞药均可抑制窦房结功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阻滞。对这类病人进行窦房结功能激发试验,如阿托品试验,以区分是病理性还是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所致。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