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与绝汗有关的文献报道

发布日期:2014-10-13 16:20:41 浏览次数:1673

百科词条:绝汗 (最后修订于2009-1-6 15:41:55)[共137字]摘要:绝汗病证名。又称脱汗。真气将败绝时出的汗,为病危时阴阳离决的见症之一。《素问·诊要经终论》:“绝汗乃出,出则死矣。”《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常见以下几种类型:气绝者,汗出如珠,着身不流;气散者,汗出如油,喘促不休;虚极则冷汗不止。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绝汗 绝汗 病证名。又称脱汗。真气将败绝时出的汗,为病危时阴阳离决的见症之一。《素问·诊要经终论》:“绝汗乃出,出则死矣。”《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常见以下几种类型:气绝者,汗出如珠,着身不流;气散

汗出如油 汗出如油 证名。指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见《伤寒发微论》。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参见绝汗、油汗、黏汗条。 作者:

脱汗 脱汗 证名。病情危重,汗出如珠之证。《医碥·汗》:“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如珠不流,为汗绝,不治。”详绝汗条。 作者: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经解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

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灵素节注类编》

阴盛格阳汗 阴盛格阳汗 证名。阴寒内盛,格拒阳气于外,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其证身冷自汗,阴躁,欲坐泥水中,脉浮而数,按之如无。”治用真武汤冷服(《张氏医通·杂门》)。参见绝汗条。 作者:

戴眼动。《素问·三部九候论》:“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多因正气耗竭,使神志不慧,藏精之气不能上荣于目,太阳脉绝所致。亦可见于小儿急惊风、厥阴风痰闭阻等病证

汗证 汗证 证名。汗出异常的证候。见《医学正传》。一般分自汗、盗汗两类。由于病情不同,又有阴汗、阳汗之分,及战汗、狂汗、红汗、漏汗、阴盛格阳汗、亡阳汗、绝汗、头汗、额汗、心汗、腋汗、手足汗、无汗、偏沮等多种。详见各条。 作者:

[卷二脉法下编]脉法六十九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

脉浮而洪阳不根阴也身汗如油难经所谓绝汗乃出(引灵枢语)大如贯珠转出不流也喘而不休气不归根也水浆不下胃

气败也形体不仁营卫之败也乍静乍乱神明之败也

《伤寒悬解》 清

气绝即筋缩引卵与舌卷。手太阴气绝,即皮毛焦。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相离,绝汗乃出,大如贯珠。《备急千金要方·肺脏》:“扁鹊曰,气绝不治,喘而汗出,二日死。气应于手太阴,太阴气绝,则皮毛焦,气先死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面]面白也。以羌活、防风、甘草、本四味泻足太阳,少加附子以

通其脉,面色恶悲恐者,更加桂、附。

太阳终者戴眼,反折螈,其色白,绝汗出。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绝系,其色青白。(以上全文见诊生死法。)

《医学纲目》 明 楼英 公元15

[卷二]目中不了了视物。但见一半而不见一半。有所谵妄而胡言者是也。其内

实不大便者。宜下之。内

虚者。多难治也。若戴眼反折者。此为上视。绝汗乃出。大如贯珠不流。此膀胱绝也。

杨士瀛曰。直视。与目中不了了。形症相近。一可治。一不可治也。

《伤寒论纲目》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证候伸,动而不定,故曰螈,俗谓之搐是也,邪气热极而然也。热盛则风

搏,风主乎动,并撩经络,故四肢螈而不宁也。经曰∶伤寒螈,绝汗乃出,如贯珠

不流。又有四肢动而不止,似螈而无力不得伸缩者,此为肝绝也。

【发散】或汗不流,是汗出时盖覆不周,故腰背手

[第八册七窍门下]面以羌活、防风、甘草、本四味,泻足太阳,少加附子以通其脉。面色恶,悲恐

者,更加桂、附。太阳终者,戴眼反折,螈,其色白,绝汗出。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

绝系,其色

青白。

《证治准绳·杂病》 明 王肯堂 公元1368-164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经解 《素问·诊要经终论》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螈,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

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卷之四喘门]病源而为之也大抵喘皆属肺治法宜降火清金豁痰抑气或曰喘有利下而愈之者亦有

因下而殂之者盖视其虚实察其寒温若汗出发润而喘者为肺绝汗出如油而喘者为命绝直视谵语

喘满者皆不治其或风邪浸肺久而不散盐酸伤肺因而不解而为喘者亦有之呜呼可不慎哉

《医方

[卷六疾病第十四]经终于小指之端,循臂上肩,其支者,循

颈上颊。至目之外,故其为病如此。然太阳为三阳之表,故主色白。汗出,其色白绝皮,乃绝汗,绝汗

则终矣。亦主表之谓。螈,音炽。,音纵。)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绝系,绝系一日半死,

其死也色先青,白乃

[十八卷疾病类]九十七、十二经终臂上肩,其支者循颈上颊至目之外,故其为病如此。然太阳为三阳之表,

故主色白汗出。《灵枢·终始篇》曰∶其色白,绝皮乃绝汗,绝汗则终矣。亦主表之谓。音炽。音纵。)少阳终者,

耳聋百节皆纵,目HT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手

六阳俱绝证(九十)曰六阳俱绝。不可

治也。(其汗必如珠。验之果然。半时卒。)

论曰。难经云六阳气俱绝者。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开。绝汗乃出。汗出如珠。转

而不流。夕占旦死。旦占夕死。此之谓也。盖病者之汗。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阳盛者如骨蒸

热病之汗。则

问汗汗止的为盗汗,多属阴虚;夜间盗汗,日间自汗,多属阴阳两虚。疾病危重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者,为绝汗;额上汗出如珠,兼见喘促,为亡阳之汗,均为阳气将脱之候。先战栗而后汗出为战汗,乃邪正相争之象。若汗出热退,脉静,为邪去

[卷二]二十四难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

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而不仁,则终矣。此三阳脉绝之状

也。夫太阳之气主皮毛。气绝于皮,故色白,而

绝汗出也。

[卷中]螈发微黄色。剧者如惊痫。时螈。言其热气之剧盛也。伤寒病至于发螈

者。疾势已过矣。多难可制。内经曰。太阳终者。戴眼反折。螈绝汗乃出。大如贯

珠。着身不流。是见其螈。为已过之疾也。又有四肢习。为四肢动而不止。似螈

而无力。不得伸缩者也。此为肝绝。

[卷二脉法下编]脉法四十五焉反复者阴不宜偏胜而阳不宜偏负今阴胜阳负是阴阳之反复犹颠倒

也上微而头小者则表阳不固而汗出下微而本大者则阴阳关格而不通不得小便头无汗者阳未至绝也故可治有汗则阳绝故死

经所谓绝汗出也

《伤寒悬解》 清 黄元御 公元1644-1911年

[卷五]螈。

风主动。故四肢螈而不宁也。风湿被火而螈。言热气之剧盛

也。伤寒至于发螈。病势已过矣。内经曰。太阳终者。戴眼反折螈。绝汗乃出。大如贯珠。着

身不流。是见其螈为已过之疾也。螈之症虽剧。若能以祛风涤热之剂折其大势。则亦有生者。若妄灼灸。或与发

[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死生]经义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

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诊要经终论》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

螈,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绝系,绝系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下望诊]五脏绝证舌卷囊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三阴气俱绝则目眩转目目者为失志失志则志先死死即目也目不见也脱阴者目

六阳气俱绝则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本草品汇精要》 元 王好古 公元1279-1368年

[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上内经纂要]诊要经终论篇体反张,而或急为螈,或缓力。其色则白,足太阳之水主黑,手太阳之火主赤,其二色不见,而

色只白也。绝汗乃出,谓汗暴出如珠,而不复渗入也。盖至于绝汗出而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

节皆纵,目环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此举

[卷一《内经》纂要]诊要经终论篇反张,而或急为螈,或缓为。其色则白,足太阳之水主黑,手太阳之

火主赤,其二色不见,而色止白也。绝汗乃出,谓汗暴出如珠,而不复渗入者也。盖至于绝汗一出而死矣。)少

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环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此

二十四难壬日笃,癸日死。

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则)目瞑也。

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即气先死。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作者:扁鹊

[卷之上]五脏绝死(六) 心绝肩息,回眄目直,掌肿,狂乱心闷绝热,一日死。心头痛而咳不止,关节不通,身重不已,三日死。

肝绝汗出如水,恐惧不安,伏卧,四肢乏力,目直如盲,面青舌卷苍黑,泣下,八日死。

头痛目眩,肢满囊缩,小便不通;又云∶身热恶寒,四肢不举,脉

[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直视亦死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吴 若戴眼反折者此为上视绝汗乃出大如贯珠不流此膀胱绝也其目中不了了能视物但见一半而不见一半有所谵

而胡言者是也若内实不大便者宜下之内虚者多难治

[卷六]螈伤寒汗出露风则汗不通流遂变筋脉挛急手足搐搦者宜牛蒡根散主之又风温被火微发黄色剧如惊痫时发螈者宜葳

蕤汤主之若螈戴眼反折绝汗乃出大如贯珠着身不流者此太阳终也不可治又有四肢习动而不止似螈而无力抽搐

此为肝绝盖汗下后变生此证者多死凡用小续命汤有

[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痉证]经义厥。是主筋所生病者。

《气厥论》曰∶肺移热于肾,传为柔。

《诊要经终论》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螈,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

死矣。

《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阳所至,为寝汗痉。

《热病篇》曰∶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中及血络出血;中有

[从二十三难至二十九难论经络]二十四难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

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即气先死。

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八十一难经》 西汉末 秦越人扁鹊 公元前206年

[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直视亦死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吴 若戴眼反折者此为上视绝汗乃出大如贯珠不流此膀胱绝也其目中不了了能视物但见一半而不见一半有所谵妄

而胡言者是也若内实不大便者宜下之内虚者多难治也

[卷六]螈伤寒汗出露风则汗不通流遂变筋脉挛急手足搐搦者宜牛蒡根散主之又风温被火微发黄色剧如惊痫时发螈者宜葳

蕤汤主之若螈戴眼反折绝汗乃出大如贯珠着身不流者此太阳终也不可治又有四肢习动而不止似螈而无力抽搐者

此为肝绝盖汗下后变生此证者多死凡用小续命汤有

[卷四内景图说(下)]膀胱为癃,不约为遗尿

又曰∶遗尿狂言,目反直视,为膀胱绝也。

又曰∶膀胱之脉为足太阳,其终也,戴眼反折螈,其色白,绝汗乃出,绝汗出则死矣。

经曰∶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病心澹澹大动,是寒伤心也。

又曰∶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腹急肢瘦,为膀胱水

多汗症 中医给你私家救护生理性出汗。时时出汗,不热不动也出者为自汗;夜间出汗,醒来即止为盗汗;恶寒战栗,汗出热退为战汗;大汗淋漓、虚冷困乏者为绝汗。妇女更年期常阵发性出汗,属于自汗,结核病、风湿病患者常有盗汗,风寒感冒或感染患者的出汗情况可很复杂,如内伤虚损、气虚

《内经》论汗证、身重、憎风等症;肾阴虚盗汗多兼见心烦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等症。

绝汗

《灵枢经脉》云:六阳气绝,则阴与阳分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张介宾注云:汗本阴精,固于阳气,阳气绝

汗的观察与护理上首先要区别自汗、盗汗、黄汗、战汗、绝汗的各自特点,给予各自应有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若属自汗,归胃气所司,属阳虚;若属盗汗,归营血所主,属阴虚;战汗属正邪相争之象;绝汗属阴阳相离,腠理发泄而致;战汗、绝汗属重病在身,应当重视。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忘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73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