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发布日期:2014-11-24 19:26:48 浏览次数:1595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骨软化症(familial vitamin D resistant rickets or osteomalacia) 又称原发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Top]

原发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的病因主要与遗传有关。本病是性连锁显性遗传性疾病,遗传缺陷异常因子主要是发生在X染色体上,亦可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常有家族史。部分呈散发性病人,病因不详,可能为此类患者全身各部位某些间质肿瘤。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既往曾被认为是维生素D代谢异常或与肠道钙吸收障碍所致,但血1,25(OH)2D3水平正常,且给服此药亦不能纠正低血磷与过高的尿磷排出率,因此证据不足。目前都认为是肾小管本身有功能缺陷,可能是缺乏一种磷结合蛋白,因此影响了肠道及肾小管上皮对磷的正常转输。 一般认为遗传者可能是远端肾小管存在特殊的遗传缺陷,对甲状旁腺素起反应的磷转运系统及合成1,25(OH)2胆骨化醇的功能有障碍,肾小管对磷重吸收减少,尿磷增多,引起血磷下降。因肠道对钙吸收减少,于是血(Ca)(P)积降低而影响骨钙化,并引起低钙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钙化功能不全而造成佝偻病或骨软化症。继发性疾病如巨细胞肿瘤(良性或恶性)、修复性肉芽肿血管瘤纤维瘤等引起者,是由于这些肿瘤所分泌体液因子可能会损伤近端肾小管对25(OH)D的1-羟化和磷酸盐的转运,肾磷酸盐清除增高,而发生骨软化及低磷酸盐血症。在上所述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引起生长发育障碍与明显骨病。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Top]

本病较罕见,常有家族史。女性较多见,但临床症状轻,男性病人则与之相反。本病在临床上多数病人可无症状,但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有症状者幼儿期和成人患者各有不同。患儿一般发病早,出生不久即有低血磷,多在1周岁左右开始出现类似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骨病变,O形腿常为引起注意的最早症状,但病情轻者多被忽视,身高多正常,也有病儿因生长发育障碍致身材矮小。严重病例如儿童在6岁左右可出现典型的活动性佝偻病、表现为严重骨骼畸形、侏儒症、剧烈骨痛,有些病人可因骨骼疼痛及至不能行走。患者可发生骨折与生长发育停滞,并常于出现骨病前,早期出现牙齿病变,如牙折断、磨损、脱落、釉质过少等。成人常表现为软骨病,但X线片上一般无继发性甲旁亢性骨病与Looser-Milkman征,肌张力低下,尤其下肢,手足抽搐较少见,女性常仅有低血磷而无骨病,血磷很低,常为0.32~0.78mmol/L(1~2.4mg/dl),儿童病例更明显,且尿磷增多。血清与尿中钙与镁正常或稍低,血钙、磷乘积在30以下,血清碱性磷酸酶多正常或稍高(决定于骨病),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正常或稍高,血l,25(OH)2D3水平多正常,但也有减低者。用维生素D治疗如充分补充磷酸盐可以奏效,静注钙剂也可有一过性效果。

1.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明显佝偻病或骨软化症(以下肢为明显)。小儿患者发病早,出生不久即有低血磷,1周岁左右即出现骨骼病变,尤以O型腿为常见引起注意的早期症状。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