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颈髓硬膜外病变

发布日期:2014-10-03 08:25:40 浏览次数:1600

一、脊柱疾病:可由椎骨骨折、脱位、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症脊椎结核、脊椎的原发肿瘤功转移瘤等引起。

二、椎管内脊髓外病变:如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等髓外肿瘤、脊髓网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脓肿等。

三、脊髓内病变:如肿瘤、结核瘤、出血等。

颈髓硬膜外病变应该如何诊断?

[Top]

1、诊断 首先明显脊髓损害为压迫性或非压迫性,再确定受压部位及平面,髓内、髓外硬膜内或硬膜外病变;最后确定压迫性病变的病因及性质。

(1)病变纵向定位:根据脊髓各节段病变特征确定(如第一节所述)。早期节但性症状如根痛、感觉减退区、腱反射改变和肌萎缩、棘突压痛及叩击痛,尤以感觉平面最具有定位意义,MRI或脊髓造影可准确定位。

(2)病变横向定位:区分病变位于髓内、髓外硬膜内或硬膜外。

(3)确定病因及病变性质:髓内和髓外硬膜内病变以肿瘤最常见。脊髓蛛网膜炎导致的病损常不对称,时轻时重,感觉障碍多呈根性、节段性或斑块状不规则分布,压颈试验可有梗阻,蛋白含量增嘎,椎管造影显示造影剂呈滴状或斑块状分布。硬膜外病变多为转移瘤、(腰段、颈下段)椎间盘脱出,转移瘤进展较快,根痛及骨质破坏明显。急性压迫多为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前者进展迅速,后者常伴感染特征。

颈髓硬膜外病变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Top]

鉴别诊断 (1)急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呈横贯性脊髓损伤症状、体征,数小时至2-3日达到高峰。急性期椎管偶有梗阻,CSF蛋白含量可增高,MRI显示病变阶段脊髓水肿增粗,酷似髓内肿瘤,但随病情好转水肿可完全消退。 (2)脊髓空洞症:起病隐袭,病程长,病变多位于下颈段及上胸段,需与髓内占位性病变鉴别。表现病变水平以下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肢锥体束征,皮肤营养改变明显,根痛少见。腰穿无梗阻现象,CSF检查正常,MRI可显示脊髓内长条形空洞。

1、诊断 首先明显脊髓损害为压迫性或非压迫性,再确定受压部位及平面,髓内、髓外硬膜内或硬膜外病变;最后确定压迫性病变的病因及性质。

(1)病变纵向定位:根据脊髓各节段病变特征确定(如第一节所述)。早期节但性症状如根痛、感觉减退区、腱反射改变和肌萎缩、棘突压痛及叩击痛,尤以感觉平面最具有定位意义,MRI或脊髓造影可准确定位。

(2)病变横向定位:区分病变位于髓内、髓外硬膜内或硬膜外。

(3)确定病因及病变性质:髓内和髓外硬膜内病变以肿瘤最常见。脊髓蛛网膜炎导致的病损常不对称,时轻时重,感觉障碍多呈根性、节段性或斑块状不规则分布,压颈试验可有梗阻,蛋白含量增嘎,椎管造影显示造影剂呈滴状或斑块状分布。硬膜外病变多为转移瘤、(腰段、颈下段)椎间盘脱出,转移瘤进展较快,根痛及骨质破坏明显。急性压迫多为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前者进展迅速,后者常伴感染特征。

颈髓硬膜外病变应该如何预防?

[Top]

脊髓压迫症预后的决定因素很多,如病变性质、解除压迫可能性及程度,如髓外硬膜内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髓内肿瘤预后较差。通常受压时间愈短,脊髓功能损害愈小,愈可能恢复。急性脊髓压迫因不能充分发挥代偿功能,预后较差。治疗主要是预防各种原发病对脊髓的压迫损伤。提倡早期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应尽早选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胞磷胆碱、ATP、辅酶A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或可部分改善脊髓的功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