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精血受扰的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29 01:49:46 浏览次数:1600

发布时间:2009-06-11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19人关注

1、 心火亢盛证与心肾不交证 虽然两者在症状上均可能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等疑似表现,但心火亢盛证候多由情志郁结化火,或六淫内郁化火、或因多食物,或服温燥药物所致。心火炽盛、扰及心神、上炎口腔,下移小肠;见症以邪实火盛为主,如心烦而热,口苦口渴,舌体糜烂疼痛或发生口疮,尿短赤,或尿道灼热、涩痛,舌尖红赤、脉数;而心肾不交是由劳倦过度,五志过极,阴亏于下,火旺于上,此乃虚火。见症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舌苔少或无,脉细而数;或梦遗,或腰膝酸软等。两证所见的火象,一者为实,一者为虚,这是其本质的不同。

2、 心阴虚证与心肾不交证 皆有阴虚之象(如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苔少或少、脉细数)和心神不宁之征(如心悸、失眠、多梦),但其病因、病位、症状也有不同之处。心阴虚证由于体质素虚,病后虚弱,或精神刺激而耗伤心血、心阴引起。心肾不交乃因不知持满,或过劳造成。失眠严童,辗转反侧,甚则彻夜不眠;兼见腰痛,腰膝酸软无力遗精头晕耳鸣等肾阴虚损之象。因此,结合病因,详细审证,两者鉴别不难。

3、 心胆气虚证与心肾不交证 心胆气虚证乃因平素体弱,心胆虚怯或暴受惊骇,情绪紧张,损及心胆。肝胆之真气虚弱,木不生火,导致心气亦虚。心主神明而胆主决断,若心胆气虚则触事易惊,恶梦惊恐,甚而不能独眠;或寐而惊醒,如人将捕之状,舌淡、脉弦细。如《沈氏尊生书》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或心中惕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特点。此外,心胆气虚证又常兼夹痰热为患,出现胸满恶心,痰多,苔腻等症,这也是与心肾不交证的不同之点。

4、 心脾两虚证与心肾不交证 心藏神,脾主思,心脾两虚证涉及心脾两脏。心脾两虚证多由思虑过度,劳伤心神引起。脾虚无以化生精微,血虚难复;心血虚少,火不生土,导致脾气虚衰,生化无源,反使心之气血不足,从而形成心脾两虚。其辩证重点在于心之气不足的症状与脾虚不健运的症状并见。虽然心脾两虚证与心肾不交证在临床上均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的共同症状,但心脾两虚证出现的脾不健运症状如食纳减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倦怠乏力等,在心肾不交证中一般见不到;而心肾不交证出现的肾阴不足,心火亢盛症状如心烦、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等,又是心脾两虚证所不具备的。此外,心脾两虚证,舌淡、苔白,脉细弱,也与心肾不交证之舌红苔少,脉细数不同。因此,鉴别比较容易。

5、 肝肾阴虚证与心肾不交证 肝肾同居下焦,肝为乙水,肾为癸水,乙癸同源。肾阴为一身阴精之根。肾者主水,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阴濡养肝阴,若素体肾阴不足,或劳耗过度,损及真阴,水不涵木,阴不敛阳,则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证主要见证是:腰痛,腰酸腿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易怒,胸胁不舒,舌红苔少,脉细弦数。其辨证要点是:除有肝肾不足之症状外,具有肝阳上亢的症状如头晕,目眩耳鸣,易怒,胸胁不舒。心肾不交证其肾虚的表现与肝肾阴虚证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心火亢盛的症状如心烦,心悸,失眠,多梦等都是自己的特点。同时,心肾不交证没有明显的肝阳上亢的症状,又是两者所不同的。

(三)心气虚

心气虚证是指心脏功能活动不足,引起心神不安,气行无力,血运迟滞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本证多因内伤劳倦,耗伤正气,或禀赋不足,心气本虚,或年高气弱,脏气日衰,或久病气血虚弱,上及于心。此外,痹证日久,内舍于心,或伤寒误治耗伤心气亦可引起本证。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主神明及主血脉两方面。故心气虚主要表现,一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方面,包括了神志、情志、语言等功能的障碍。如《灵枢.本神》曰:心气虚则悲,神伤则恐惧自失。故常出现惊悸不安,失眠健忘,喜悲欲哭,多忧善怒,精神恍惚,喃喃独语等症;二是由于心气不足,影响了血脉运行,出现局部及全身气血不足的病证。如神疲乏力,气短胸闷胸痛,时自汗出,面色白,舌淡脉弱,甚或口唇青紫,脉象结代等症。当然,在不同疾病中,心气虚之临床特点,又不尽相同。若见于不寐,则其特点为昼曰神疲困倦,昏昏欲睡,入夜则难以成眠,多梦易惊等。治宜养心安神,可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医学心悟》或十全大补汤加减化裁。

类证鉴别:

(1)心血虚证和心气虚证 二者均为心之虚证。由于气血相互为用,心血之生成必赖心气之化生,血脉之运行又赖心气之推动,而心气之功能,亦以心血为基础,二者相互影响,气虚则血亦不足,血虚则气亦衰微。二证均可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但一重在气,一重在血,各有所不同。心气虚证以心之活动功能不足为主,神无所主而血运无力,见证以心悸、气短、胸闷、汗出、乏力为主,且见面色白,脉细等;而心血虚则是心之所藏不足,神明不能内守,故以惊悸不安,健忘失眠为主症,且见颜面苍白无华,舌质淡、脉细无力等。二者当此为辩。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