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如何治疗小儿出血性疾病

发布日期:2014-11-04 09:03:49 浏览次数:1595

小儿出血性疾病指正常止血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异常情况,由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机能障碍所引起的,表现为自发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今天我们采访到了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专家刘强主任,一起来聊聊小儿出血性疾病的问题。

主持人:你好,刘主任!

刘强:你好。

主持人:小儿出血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是什么?

刘强: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本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病前常有前驱感染史,病毒感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约80%患者可检测出抗血小板抗体,它吸附在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受损而被单核巨细胞系统所清除;此外,吸附这种抗体的血小板易在肝脾(主要在脾脏)中被巨噬细胞吞噬,使血小板寿命缩短

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程度与循环中抗血小板抗体量的多少成正比,即抗血小板抗体量越多,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越严重。新生儿患者其母可患有同样疾病,由于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以上特点都支持ITP是免疫机制引起的疾病。

脾脏不但是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而且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主要器官,脾切除有效的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抗体滴度显著下降。

主持人:小儿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哪些?请您介绍一下。

刘强: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

小儿时期发病者多为急性型,病程短于6个月。发病年龄多在2~6岁。半数以上患儿于发病前3周内有病毒感染病史。偶见于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或皮内注射结核菌素之后发生。

推荐阅读:黄晓军教授细谈小儿出血性疾病的症状表现

起病急,自发性皮肤与粘膜出血为主要症状。多为散在针头大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亦可见淤斑,分布不均匀,以四肢较多,严重的可见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常伴有鼻衄齿龈出血。偶有呕血或排黑便,但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发生胃肠道大出血的很少见。球结膜出血也是常见的症状,偶见肉眼血尿。约1% 患者在起病早期发生内出血,预后严重。 出血严重者可致贫血

除出血症状外,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淋巴结不肿大,仅10~20%患者有轻度脾肿大

本病呈自限性,一般于发病第2周出血减轻或无自发性出血,第2~3周末出血即可消失。85%~95%患儿于发病后1~6个月内自然痊愈;约15%转为慢性过程。病死率约1%,主要死于颅内出血。凡起病急,有感染病史的多预示有早期缓解的可能。

血小板明显减少,常在20109/L,以下。

慢性型:

病程大于6个月。发病多为10岁以上学龄儿童。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起病缓慢,出血症状较轻,主要为皮肤和粘膜出血,可为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出血,每次发作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偶有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甚至发生颅内出血。经过长期追踪观察此型于4年内自然痊愈的约达50%。

血小板常波动于2OlO9~80109/L之间。也有在两次发作间血小板数恢复正常的。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