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煎服中药七天全身红疹发痒 竟是甘草过敏
短短一周,红疹子长满了前胸、后背和四肢。这是什么病?皮肤科医生会提醒你,这可能是过敏,常见的过敏原有尘螨、花粉和柳絮。
不过,67岁的蒋梅(化名)阿姨过敏的原因却很少见。一个中药方子,七帖药,早晚各服用一次。喝了四帖,前胸后背出现大片红疹,她以为这是中药排毒;喝完七帖,全身发红、奇痒难忍,她才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皮肤科看病。
昨日,医生怀疑她的过敏原是方子里的一味甘草。别说一般人不相信,喝了几十年中药的蒋梅连说了好几声不可能、不可能。
喝中药让她长一身红疹
老年人的观念里,中药比西药安全,没有副作用。家住古荡小区的蒋梅,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生病习惯到家附近的医院,抓点中药回家吃。
这段时间梅雨天气,早晚温差稍大了点。上星期,蒋梅着了凉,咽喉感觉有点不舒服。她照旧到医院开了方子,拿了七帖中药回家煎服。一天一帖,早晚各一次。
中药喝到第四天,蒋梅感觉前胸和后背痒痒的,还有点发红,看着就像有小疙瘩要冒出来。我以为这个可能是喝了药排出的毒,再加上我们老年人的皮肤,摸上去本来糙糙的,我就没重视。
蒋梅觉得,七帖中药喝完,皮肤的这些症状自然会消下去。然而,吃完七副药,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变本加厉。
红疹从前胸长到了脖子,手臂、脚全都有,还都连在了一起。我自己看得吓死了不说,还痒得特别厉害。挠,还怕发炎,折磨死人了。蒋梅说。
这周一,蒋梅红痒难耐。儿媳妇陪着她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挂了皮肤科主任医师王一枫的号子。验血结果,再结合皮肤出现的症状,王一枫基本判断蒋梅是过敏。
我详细问了她,最近吃的东西里,有没有以前没吃过的,或平时对什么东西过敏。但蒋梅都说没有,只喝过七帖中药。我们怀疑,可能是她对中药中某一味药过敏了。而且,因为服中药,她出现了急性肝功能损伤了。王一枫说。
怀疑是对中药甘草过敏
喝中药导致过敏?蒋梅特别吃惊:我又不是第一次喝中药,怎么突然过敏了呢?
当时,还不能确定她究竟是对哪味中药过敏。王一枫拿着蒋梅服用的那张方子,仔细询问了起来。
麦冬、合欢皮、苦杏仁、陈皮,还有其他药我都吃过。这次着凉,我老咳嗽,还有痰,所以医生多开了味甘草。这味药,我以前倒是没吃过,难道问题出在甘草上?蒋梅疑惑地问。
甘草属于较温和的药草,方子里放的量也不多,才9克,照理说不会使人过敏。可治疗用药时,令人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王一枫说,这两天给蒋梅用药时,先是使用西药类药膏治疗,当天皮肤明显好转。但考虑到她肝功能急性损伤,出于保肝的目的,前几天停止使用西药类药膏,转而使用中药制剂。不料,蒋梅身上的红疹反而加重了。
后来我们发现这种中药制剂中,含有甘草成分。治疗的情况,再加上蒋梅自己的说法,我们基本怀疑就是甘草这味药,让她过敏了。但是一个方子的组成很复杂,像蒋梅的方子里,就有19味药。过敏可能是甘草导致的,不过也不排除是甘草和其他药发生复杂的反应导致的。王一枫说。
在浙江省中医院,中药过敏的患者,皮肤科主任余土根也接诊过不少。前几天,一个患者肾虚,余土根开了一副药才喝了三天,结果脸、手和脚发红,全身浮肿。他是对补骨脂过敏。补骨脂属于光敏性药物,对它过敏的人吃了,不要晒太阳。这个患者没注意这点,才导致过敏。
中药过敏与个人体质有关
余土根说,任何药品,甚至食品,都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包括中药。大多数人长期服用中药都没事,但有的病人服中药后会马上出现过敏反应。
中药过敏往往与用法、用量关系不大,而是与个人的体质差异有关,如用药者的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等。就像有些人,会对芒果、尘螨过敏一样,道理是类似的。余土根说,大多数人认为,中药是天然的,不会过敏,事实上,中药过敏的情况并不少,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及时停药,会导致不良后果。
目前市面上,中药的剂型有很多种,包括针剂、丸剂、片剂、胶囊、水合剂、煎剂等几类。调查发现,以针剂注射发生中药过敏的机会比较多,这可能和制作时提纯程度不够,其中含有的杂质导致过敏有一定的关系。
包括中药煎剂、中成药以及外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均可引起过敏反应。门诊情况来看,中药过敏的人大多都是过敏体质。所以使用中药前,过敏体质的人一定要当心。余土根说。
虫类中药最常引起过敏
预防中药过敏,要当心哪些中药呢?余土根说,虫类中药最常引起过敏。
余土根说,依照来源划分,中药一般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动物药中的虫类中药最要引起重视。比如斑蝥、红娘子、全蝎等虫类中药,由于有特殊的功效,且药力峻猛,所以常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怪病或恶性肿瘤等。
这种虫类多数有毒,容易导致不良反应,以过敏为最多,比如荨麻疹、湿疹样皮炎、猩红热样皮疹。虫类药外用时也可出现过敏反应,与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潮红灼热,出现水疱和溃疡。余土根说,异种蛋白过敏者,慎用虫类药;外用药一旦发生接触性皮炎则立即停用,给予抗过敏治疗。
此外,光敏性中药也比较容易引起过敏,是指补骨脂、白芷、天竺黄、荆芥、防风、沙参等。余土根解释,这一类中药具有光敏性,患者服用后晒太阳,使光敏感性增加,可能出现日光性皮炎等。补肾助阳的方子常用补骨脂,白芷主要是用来止痛活血祛风湿,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会用天竺黄。这几种药都是比较常见的,大家要注意防晒。出门时要涂适宜的防晒霜,打遮阳伞,夏季更要合理安排外出时间,避免在紫外线强度最高的12时至15时之间出门。
还有一类中药,余土根也提醒大家要慎用,对于有花粉过敏史者,要慎用紫苑、苍术、款冬、草红花、小蓟、大蓟、蒲公英、苍耳、茵陈蒿、青蒿、艾、牛劳子、佩兰、菊花等药物。
中药剂量最好慢慢加重
西药过敏,一般服用或注射药物时提前试敏。但喝中药,却没法这么做。那到底要怎么预防中药过敏呢?
王一枫说,过敏体质的人让医生开中药时,要详细阐述自己的过敏史。服用新的中药方子,最好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加量。喝药期间,要密切观察药物反应,一旦有过敏症状立即停药。
还有一点很重要,中药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当时,有些中药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可能要两三天、两三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候,才发生过敏症状。如果使用外敷中药时,最好先进行小片试验,观察24小时以后,再继续大面积使用。余土根说。
另外,就是要注意区分中药引起的过敏和疾病出现的症状。不要把过敏反应看成是疾病加重,而再加量用药,导致严重后果。余土根说,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或持续发热这几种症状,最要引起重视。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