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布日期:2014-11-09 15:00:37 浏览次数:1595

血管瘤在体表时,于出生后即可发现,但若在内脏或体内组织时,则不易发现。血管瘤可呈肥大型、血管内皮型、毛细血管型、海绵窦型等。可随病程进展而不断增大,局部呈青紫色,柔软、囊性、可压缩。血管瘤为单发或多发,位于四肢者最常见,通常多属良性血管瘤。分布在内脏和深部组织的巨大血管瘤可发生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压迫症状,血管瘤的增长与血小板的下降呈正比,皮肤紫癜和出血,但脾脏常不肿大。

1.一般表现 多见于乳幼儿,一般在生后5周内发病。血管瘤多见于四肢,呈多发性,其次存在于面部、颈部、躯干等,约10%者发生于内脏如肝、脾、回肠、舌、肾、胸、骨、脑脊膜外、颈内动脉等处,并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体表血管瘤压之可缩小,失去压力后又可恢复;肝脾血管瘤可导致脾肿大;位于小脑者多为恶性。同一患者皮下和内脏病变很少同时存在。

2.出血 主要是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或紫癜;也可发生鼻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出血症状随血管瘤的发展而加重。由于并发微血管病性溶血,可出现贫血黄疸。 根据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即有血管瘤的存在,并伴有血小板减少、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化验改变,易于诊断;但有时血管瘤发生在内脏,如胸部、肝、脾、骨骼等而被忽视,如果血中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增多更有助于诊断。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