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脚趾皮肤黄泡后紫黑

发布日期:2014-11-30 08:27:08 浏览次数:1600

[Top]

主要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加外受寒冻,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脾气不健,化生不足,气血亏虚,内不能壮养脏腑;外不能充养四肢。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复受寒湿之邪,则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则痛,四肢气血不充,失于濡养则皮肉枯槁,坏死脱落。若寒邪久蕴,则郁而化热,湿热浸淫,则患趾(指)红肿溃脓。热邪伤阴,病久可致阴血亏虚,肢节失养,干枯萎缩。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外伤等因素有关。总之,本病的发生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而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机。

脚趾皮肤黄泡后紫黑应该如何诊断?

[Top]

1.绝大多数发生于男性,年龄多在25—40岁之间。2.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更为多见。3.发病前有吸烟、寒冻、小腿外伤史等。4.初期患肢有沉重、怕冷、麻木感,足趾有针刺样痛,小腿肌肉有抽搐样痛,并出现间歇性跛行。手足受冷后疼痛加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无力。或伴有浅静脉迁移性血栓性静脉炎,有的在发病前即有此表现。5.中期(初期至中期的病程较长)局部皮肤发冷,患肢抬高则皮肤颜色苍白,下垂则暗红,疼痛转为持续性。行走困难,夜寐不安,患肢肌肉逐渐萎缩(亦可有水肿),足背皮肤萎缩,汗毛脱落,趾甲变厚,并可有粟粒样黄色瘀点反复出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或微弱。6.后期患肢皮色暗红,犹如煮熟的红枣,皮肤上起黄泡,渐变为黑色,呈浸润性蔓延;甚则五趾相传,波及足背,肉枯筋萎,呈干性坏死;溃破腐烂,创口流紫黑血水,创面肉色不鲜,气味甚臭,疼痛剧烈,如汤泼火烧,彻夜不得安眠,常须屈膝抱足按摩而坐,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腐烂蔓延,五趾相传,上至足背,逐节脱落,乃至踝骨,日久不愈,疮口难敛。7.肢体位置试验阳性。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抬高(45°)3分钟,足部皮肤迅速变为苍白,伴有麻木发凉,疼痛加剧。然后让患者坐起,将患肢下垂,足部皮肤颜色回复时间缓慢,可呈潮红色、紫红色或斑块状紫绀,此为阳性,表示动脉痉挛或阻塞后肢体有血液循环障碍,动脉血流量不足。

脚趾皮肤黄泡后紫黑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Top]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雷诺氏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双手,两侧对称。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可使手指突然变冷,皮色苍白,继而变为紫绀。待诱因消失,可恢复常态,脉搏正常,可伴有皮肤硬化,很少发生坏疽。

(2)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双侧下肢常同时发病,多数病人血胆固醇含量较高,脂蛋白代谢异常,并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并发症。

(3)糖尿病性坏疽:多为湿性坏疽,范围较大,蔓延迅速,并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增高,多饮多食多尿等。

1.绝大多数发生于男性,年龄多在25—40岁之间。2.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更为多见。3.发病前有吸烟、寒冻、小腿外伤史等。4.初期患肢有沉重、怕冷、麻木感,足趾有针刺样痛,小腿肌肉有抽搐样痛,并出现间歇性跛行。手足受冷后疼痛加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无力。或伴有浅静脉迁移性血栓性静脉炎,有的在发病前即有此表现。5.中期(初期至中期的病程较长)局部皮肤发冷,患肢抬高则皮肤颜色苍白,下垂则暗红,疼痛转为持续性。行走困难,夜寐不安,患肢肌肉逐渐萎缩(亦可有水肿),足背皮肤萎缩,汗毛脱落,趾甲变厚,并可有粟粒样黄色瘀点反复出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或微弱。6.后期患肢皮色暗红,犹如煮熟的红枣,皮肤上起黄泡,渐变为黑色,呈浸润性蔓延;甚则五趾相传,波及足背,肉枯筋萎,呈干性坏死;溃破腐烂,创口流紫黑血水,创面肉色不鲜,气味甚臭,疼痛剧烈,如汤泼火烧,彻夜不得安眠,常须屈膝抱足按摩而坐,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腐烂蔓延,五趾相传,上至足背,逐节脱落,乃至踝骨,日久不愈,疮口难敛。7.肢体位置试验阳性。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抬高(45°)3分钟,足部皮肤迅速变为苍白,伴有麻木发凉,疼痛加剧。然后让患者坐起,将患肢下垂,足部皮肤颜色回复时间缓慢,可呈潮红色、紫红色或斑块状紫绀,此为阳性,表示动脉痉挛或阻塞后肢体有血液循环障碍,动脉血流量不足。

脚趾皮肤黄泡后紫黑应该如何预防?

[Top]

戒烟是获得疗效和防止复发的首要措施。 注意防寒,尤其在寒冷季节要防止冻伤。防止肢体外伤,以免诱发或加重本病。 足部霉菌感染应积极治疗,以免诱发本病。 对因患肢剧痛而影响睡眠的病人,应防止坠床。 患肢功能锻炼,以改善患肢气血运行。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