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破裂是怎么回事
泌尿系淋巴管破裂的部位最常见于肾盂 (因肾脏的淋巴管最脆弱),其次为输尿管,有时也可见于膀胱、后尿道等处。
淋巴管破裂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1、膀胱镜检查与肾盂造影:在乳糜尿发作期间,膀胱镜检查可见患侧输尿管喷乳糜,也可从双侧输尿管插管留尿作乳糜试验来确定诊断。偶尔也可见膀胱壁上有乳滴渗出,乃为膀胱淋巴瘘所致。在逆行肾盂造影中,有时可见肾盂肾盏的淋巴回流,但这不能作为诊断肾盂淋巴瘘的依据。静脉肾孟造影对乳糜尿诊断无价值。
2、淋巴管造影:可从足背与精索淋巴管穿刺行淋巴管造影,这是乳糜尿定位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不论在发作期与间歇期均能发现肾盂淋巴瘘的存在,且可确定其病变部位。
3、乳糜尿患者的淋巴管造影:常可见:①病变淋巴管扩张、增粗、纡曲或呈网状变化。②淋巴管-肾盏瘘的形成而使部分肾盏、肾盂显影。③大多数病人胸导管无扩张或梗阻的改变,下端常不显影,乳糜池一般可在T11L2水平见到。④在双侧腹膜后淋巴管之间可见到交通枝。
泌尿系淋巴管破裂的部位最常见于肾盂 (因肾脏的淋巴管最脆弱),其次为输尿管,有时也可见于膀胱、后尿道等处。
1、药物注射疗法:近年来,提倡应用药物注射疗法医疗囊性淋巴管瘤,近年用比较多的是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或国产平阳霉素作局部注射医疗,可使70%左右的囊性淋巴管瘤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这些注射药物是通过破坏淋巴管瘤囊内的内皮细胞、使囊内壁发生纤维化,抑制淋巴液分泌,而达到医疗目的的,
注射用博来霉素或平阳霉素一般以1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10毫克药物,进行囊内穿刺,充分抽吸囊内液体后,以等量药液进行注射,一般1~2星期一次,一次总剂量不得超过每公斤体重5毫克,不宜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以避免肿瘤溃疡、组织脱落坏死,一般在注射后当天即有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灼热,可以有38℃左右的发烧,偶有呕吐、腹泻,一般在1~2周后肿块逐渐缩小、硬化,进而消失,最近,上海市医科高校儿科医院报道应用一种溶血性链球菌制剂ok-432及其国产制剂沙培林,替代博来霉素和平阳霉素,进行淋巴管瘤的局部注射医疗,用法与平阳霉素相似,以1个临床单位稀释于10毫升生理盐水中,疗效与博来霉素和平阳霉素相当,并可避免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博来霉素和平阳霉素潜在的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由于注射疗法简单、方便,并可避免手术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和外观容貌毁坏等副作用,目前注射疗法已成为淋巴管瘤,尤其是囊状淋巴管瘤的首选医疗方法,
2、手术医疗方法:尽管注射疗法已成为淋巴管瘤的首选医疗方法,但对于注射疗效不佳、某些要害部位不适合于进行注射疗法以及深部淋巴管瘤均应手术医疗,
淋巴管瘤有如下表现者,应被认为是必须进行手术医疗的绝对指征:①眼睑部淋巴管瘤,影响幼儿睁眼者,因幼儿出生后如无光线刺激,视网膜细胞会发生退行性变,可造成失明,②纵隔淋巴管瘤,巨大瘤体压迫造成上腔静脉综合征和气管狭窄而危及生命,③颈部、口底巨大淋巴管瘤已影响呼吸、进食者,④颈部、腋部、胸壁淋巴管瘤有向纵隔、胸腔扩张趋势,有引起呼吸困难可能,并经注射医疗无效者,⑤肢体弥漫性淋巴管瘤和巨舌、巨唇影响功能和外观者,⑥腹腔内淋巴管瘤引起肠梗阻、腹部肿块、囊内出血继发贫血、肿块压迫引起尿潴留、腹痛等症状者,淋巴管瘤并发感染时不宜手术,须先行控制感染,囊内出血本身并非手术禁忌,
淋巴管瘤的手术时应尽可能将瘤组织完全切除,颈部、腋部的囊性淋巴管瘤的实际病变往往侵犯周围组织,难以彻底切除,手术时要仔细地解剖局部的重要神经、血管,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和舌神经、喉返神经及膈神经的损伤,以免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术后并发症状,确应肿瘤完整切除困难,对残存的囊壁可涂擦0.5%碘酒破坏内皮细胞以防复发,对肢体、舌部等处的弥漫性淋巴管瘤,需要分期手术,颈部创面术后应置橡皮片引流。
1、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降低淋巴管压力,促使肾盂、盏-淋巴瘘早日愈合。同时使用消炎药物或清热解毒止血的中药。忌脂肪饮食,在疾病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2、肾盂冲洗:用1%硝酸银作肾盂冲洗,使淋巴瘘口凝固愈合,但复发率高。
3、肾蒂淋巴剥脱术:将肾动静脉与肾盂输尿管上段各剥高2cm左右,使进出肾脏的淋巴管全部结扎,这可使处于高压的淋巴管内的淋巴液不返流入肾内,以免导致肾盂、肾盏-淋巴瘘。减压后,瘘口可愈合。在双侧乳糜尿者,此手术一般分两期作,但大多数在严重的一侧作完后即缓解而不必再作对侧手术。这手术适合于症状严重反复不愈的患者,但其复发率在8.4%14%之间。
4、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包括腰干淋巴管与精索(卵巢)静脉吻合、胸导管奇静脉吻合、腹股沟内精索淋巴与静脉吻合,及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等方法,过去虽有一些报道,但疗效不确,且复发率高,目前已很少应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