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耳后淋巴结肿大

发布日期:2014-10-04 21:38:40 浏览次数:1598

3、其他可用的检查方法有下肢淋巴造影,67Ga扫描及(四)淋巴结穿刺涂片及淋巴结印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通过细胞形态学检查,来诊断淋巴结病变。其缺点是不能判断正常淋巴结结构的破坏,对分化好的淋巴细胞淋巴瘤难以鉴别,但其优点是可以通过穿刺获得标本,不需要通过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手术,方便,易于操作,且诊断速度大大加快

2、正电子发射电脑断层显像,对发现深部淋巴瘤病灶亦有很好的价值。

(三)影像学诊断: 深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借助于影像学检查电脑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对发现纵膈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具有重大价值,可依据成像的形态,分析肿大淋巴结的性质。这也是目前首选的检查工具。

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好发于颈部,一般直径小于3厘米,常伴压痛。全身病毒感染和结缔组织病的淋巴结肿大常数目多,外形、大小相差不多,且不会有明显肿大。结核性淋巴结炎和放线菌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易出现局部皮肤溃破,形成道,瘘管愈合后遗留疤痕,而恶性淋巴瘤与转移癌一般不会溃破形成瘘管。

淋巴结结核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颈血管周围,大小不一,有时成串,可互相粘连,如发生干酪样坏死,亦可触及波动,晚期常溃破,不易愈合而形成瘘道,愈合后形成不规则瘢痕恶性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质,质如硬橡皮,呈块状,可以融合,但生长很快的淋巴瘤淋巴结肿大,也可有疼痛。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质坚硬,一般无压痛。

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年轻女性,伴发热和淋巴结肿痛,来势汹涌,自然消退,预后良好;病史较长的慢性淋巴结肿大可由慢性感染,尤其是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等)引起的可能性大,也可由结缔组织病所致;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年老者,无疼痛感觉,且固定于病灶位置,不会移动,在其淋巴结引流区域可找到原发灶 (二)淋巴结触诊-淋巴结触诊,对淋巴结肿大的性质的判定也有重要意义。可依据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数目、外形、硬度、压痛、活动度和局部皮肤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急性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刚刚肿大时多柔软、有压痛和痛感、表面光滑、无粘连,一般不引起巨大淋巴结肿大,应用抗生素治疗,多能很快消退。

(一)病史对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如急性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者,大多是感染性疾病所致;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在其引流区域组织未找到感染灶者,一般均为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者,最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

耳后淋巴结肿大与否,来判断该部位是否遭受感染,在医学上是行之已久的诊断方法之一。发现淋巴肿大后,需结合病史、症状(如发烧体重减轻盗汗、皮肤红肿热痛等)、身体检查(包括淋巴结的位置、大小、软硬度与周边组织的相关性等)、血液常规与生化检查及其它特殊检验(如微生物检查、骨髓及淋巴结切片检查等)等来判断病因,并提出适当的治疗方案。

耳后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诊断和鉴别诊断)耳后淋巴结肿大的治疗原则。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8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