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过度紧张免疫力下降

发布日期:2014-10-27 11:48:32 浏览次数:1600

中国质量新闻网2003-05-07 00:00:00

□ 宗 禾

“我宁愿在家憋死也不想得‘非典’。我现在在囤积食物,准备两三周都不出门了。”“我现在一回家就换衣服、洗手、洗脸,可再一碰到哪儿就觉得手上又脏了。”“我刚才去街上,见到有人咳嗽,就赶紧回来了。”“非典”疫情猝不及防地骤然而至,并且存在蔓延的危险。面对疫情,一些人对自己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表示了担忧。

针对市民在预防“非典”中出现的过度恐慌等心理问题。近日,北京市第一条预防“非典”恐惧综合症心理咨询专家热线正式开通。心理专家根据研究“非典”恐惧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危害及治疗的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地缓解和降低“非典”恐惧综合症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损失。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教授认为,面对疾病的威胁,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或紧张、或害怕、或担忧,或者是无所谓,这些都是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而当看到一些人戴起了口罩时,人们也会产生一种“团体效应”,这是针对“非典”较强的传染性而产生的,这些反应都是十分正常的。

“非典”恐惧综合症目前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性心理问题,是因“非典”而引起的过度的恐惧心理反应及行为,并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比如,过度的抢购和储备“非典”的消毒用品和预防药品,过分消毒和服用预防药品,过分渲染和传播个人的“非典”恐怖情绪,过度怀疑和担忧自己被感染“非典”的可能程度,甚至把一般的感冒或其他的身体不适也当成“非典”。一些人的反应也会超出正常的应激心理,比如反复地洗手、不断地检查自己的个人卫生,这些就可能是强迫症的症状。还有一些人会对身体过分担心,偶尔打个喷嚏就认为自己已被感染。

面对“非典”这种我们尚未认知的疫情,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感染。但也不可否认,如果灾难所引发的过度恐慌,却会比灾难本身更具有破坏性。科学研究成果表明,紧张的情绪会提升人的免疫力,但持续的紧张则会损伤人的身体机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病毒乘虚而入。

“非典”无疑是对人们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良好的精神状态将有助于抵抗病症。如果太紧张,反而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因此,用坦诚和科学消除对“非典”的恐慌。防“非典”恐惧综合症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非典”,做到心中有数,不轻信传言。要认真观看电视节目和正规媒体关于疾病的报道,不要因为报道的频繁就认为这个病多么严重,无端增加了恐惧心理。

2.由于病毒是人们看不见的,谁被病毒感染了,人们也无法知道,这使得大家在如何躲避危险方面有很多担心,这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感。我们的对策就是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客观有效的防护就可避免感染“非典”,如戴口罩、勤洗手。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如果过度恐惧只会导致吃不好、睡不好,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3.接纳恐惧、紧张、焦虑情绪。不要对这些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要学会接纳这些情绪反应,用我们的理智或者意志控制这种情绪,当我们不去排斥它的时候,这些情绪也就减轻了。

4.与他人多交流,获得心理支持。在“非典”流行时,我们经常感到孤立无援,这时可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无防护的面谈。面谈时要戴口罩、不握手,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完全避免人际传播。

5.面对心理压力,注意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转移情绪等不良应对方式。注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通过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不乱发脾气,不冲动,不要有自伤、自杀等行为。当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难以承受而感到痛苦时,可从精神专科医院和心理医生那里获得帮助。

面对“非典”的侵袭,科学家们正夜以继日地攻克难关,在诊断、治疗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我们应该相信,在坚定的信心和科学防治面前,人类必将会战胜“非典”。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