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屈性截瘫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发布日期:2014-10-29 23:03:05 浏览次数:1595

首页病因诊断鉴别预防

屈性截瘫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1.椎管内出血 外伤,如高处坠落背部或臂部着地,背部直接受力等偶可引起椎管内血管破裂出血;原有血管畸形、抗凝治疗、血液病等病人轻度受伤即可出血(亦可为自发性)。血肿可位于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和髓内。起病较急,常有根性疼痛,亦可有脊髓压迫症状,往往累及几个节段。蛛网膜下腔和髓内出血时,腰穿脑脊液呈血性。轴位CT可见到相应部位有高密度影。MRI则可显示异常信号,早期(2天)T1加权像改变不明显,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此后随着血肿红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增多,使T1时间缩短,在T1加权像上出现高信号;约1周后红细胞破裂,出现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使T2时间延长,故T2上变为高信号(T1上仍为高信号)。

2.脊髓栓系综合征 当腰背部受直接打击或摔伤时,可使原有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加重,出现双腿无力,行走困难,括约肌功能障碍。MRI上可以看到圆锥低位、终丝增粗,多伴有脊柱裂、椎管内和(或)皮下脂肪瘤

1.X线平片 通常应摄正位、侧位和双斜位片,但应防止为追求好的影像结果而过度搬动病人。宜先摄侧位片。阅片时应观察:①脊柱的整体对线、排列;②椎体骨折、脱位的类型;③附件有无骨折;④椎间隙有无狭窄或增宽(分别揭示椎间盘突出和前纵韧带断裂),有无棘突间隙增宽(提示棘间韧带损伤)。其中前两项意义最大,但有时受伤瞬间脱位严重,过后可恢复对线。过伸过屈位可观察稳定性,但应慎用。

2.CT扫描 轴位CT可显示椎管形态、有无骨折片突入。腰穿注入水溶性造影剂后再行CT,可清楚地显示突出的椎间盘及脊髓受压移位情况。当脊髓水肿增粗时,环形蛛网膜下腔可变窄或消失。

3.脊髓碘水造影 可显示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脊髓受压程度和方向、神经根有无受累。

4.磁共振成像 是迄今惟一能观察脊髓形态的手段、有助于了解脊髓受损的性质、程度、范围,发现出血的部位及外伤性脊髓空洞,因而能够帮助判断预后。脊髓损伤早期病变区磁共振信号特点与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如表1。表1显示T2加权像上的信号在不同类型的损伤中有特征性改变。T1加权像往往仅表现为脊髓的增粗,有定位意义。明显的不足之处是磁共振成像对骨质结构的改变观察不清。

5.体感诱发电位 电刺激周围神经时,在大脑皮质相应的感觉区可记录到电位变化。脊髓损伤时可借此项检查判断脊髓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受伤24h以后检查,不能引出诱发电位,且经数周内连续检查仍无恢复者,表明为完全性损伤;受伤后即能引出诱发电位,或者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引出异常电位波者,表明为不完全性损伤。缺点是本检查仅反映感觉功能,无法评估运动功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