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暴饮暴食 女性情绪性进食易感人群

发布日期:2014-11-30 14:26:21 浏览次数:1595

女性是情绪性进食易感人群,神经性贪食症是心理疾病

据报道,英国戴安娜王妃、日本影星宫泽理惠及美国乡村歌手艾尔顿·约翰都曾经染上过暴食症。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和奥卢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30名女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大和身心疲惫的女性更容易情绪化进食,从而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肥胖,危害健康。荷兰一项研究发现,在城市长大的年轻女性,暴食症的发病率是厌食症的2倍,在大城市甚至达到5倍。

李云歌介绍,神经性贪食症和厌食症都属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症还常与抑郁症、自杀、人格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等共患,多见于女性,女性患病率为1%~3%,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1/10,平均发病年龄为18~20岁。神经性贪食症的主要特点是:病人的摄食欲望或行为常呈发作型,一旦产生了进食欲望便难以克制和抵抗,每次进食量都较大;同时病人担心自己发胖,故常常在进食后自行催吐,也有服用泻药或增加运动量等来消除暴食后引起的发胖。这种暴食现象连续发作是比较危险的,除了可引发急性胃扩张、食道炎等疾病,严重者还有生命危险。而且,贪食症也可能发展为厌食症。

李云歌说,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人格一般不是很稳定,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管理比较差,他们并不是真的饿了,而是在心理上有长期饥饿的感觉,希望通过“吃”这种方式来处理焦虑不安、寂寞或者情绪低落等负性情绪。贪食症患者通常是因为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如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才患贪食症的,这对他们来说比暴饮暴食和过分关注体重更重要。所以说,贪食症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应首先进行心理治疗。

专家还提醒,暴饮暴食一般是由负面情绪引起来的,但人们在快乐时的饮食行为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86%的人在高兴时喜欢吃很多传统的烹调食品,74%的人在想要奖励自己时会去吃东西;而在沮丧时想进食的只有39%,无聊时为52%,在孤独时仅为39%。国外的研究发现,在情绪化饮食期间,人们渴望“慰藉性”的食物。这类食物通常热量高、糖分高、盐分高、脂肪高。女性则更倾向于追求甜食,如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和曲奇饼干等,而男性则热衷于选择比萨饼、牛排等。情绪化饮食导致人们饮食过量、超重和产生内疚感,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自我调节+药物治疗,阻击神经性贪食症祸害女性

心理专家指出,制止情绪化饮食,主要可以个人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达到,专家建议:

首先要明白,用“吃”这种方式来处理负性情绪,有害无益。不妨不断提醒自己,自己总忍不住要吃,总控制不了自己,不是因为饿,而是某种痛苦的情绪需要宣泄,但通过这样的错误方式来发泄无济于事,而这种行为无非只是在刻意回避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其次,多做其他事分散对食物的注意力。在想吃东西来安慰自己的情绪时,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些其他事情来分散你对食物的注意力。例如,听听音乐、与朋友交谈、阅读,或者上网聊一会儿。体育运动和散步是替代情绪化饮食的最有效手段。运动时,身体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和荷尔蒙可以自然地振奋情绪;运动时身体还释放出一种“快乐物质”——内啡肽,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们的心情,同时提升身体的免疫能力。

第三,用健康食物来替代。如果无法应付内心的渴望,实在想吃东西,那么,尽量吃些健康的食物,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水果、蔬菜、全麦制品,以及含盐量和含糖量低的食品;避免饮食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李云歌还建议,如果已经出现了神经性贪食症等进食障碍,首先要尽量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变对饮食的态度,并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决不在规定时间以外进食。

第四,对于情况已较严重的贪食症患者,应该及早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千万不可大意。由于神经性贪食症等进食障碍通常与抑郁症、焦虑症等共患,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以求标本兼治。李云歌说,首先医生会对病人进行心理调节,告诉他们要用正确的方式来面对心中的郁闷、烦躁的情绪;还会实行严格的进食管理,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控制病人的病情,将家庭治疗和医院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