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前囟张力增高是怎么回事

发布日期:2014-11-10 04:16:47 浏览次数:1595

颅内压增高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一般病程缓慢的疾病多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初步诊断颅内压增高不难。而急性、亚急性脑疾病由于病程短,病情发展较快,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且无明显视乳头水肿,此时确诊有无颅内压增高常较困难,需要进行下列检查予以确定。

一、眼底检查。在典型的视乳头水肿出现之前,常有眼底静脉充盈扩张、搏动消失,眼底微血管出血,视乳头上下缘可见灰白色放射状线条等改变。

二、婴幼儿颅内压增高早期可发现前囟的张力增高,颅缝分离,叩诊如破水壶声音。

三、脱水试验治疗。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或速尿40毫克静脉推注后,若头痛,呕吐等症状减轻,则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较大。

四、影像学检查。头颅平片可发现颅骨内板压迹增市或/和鞍背吸收某些原发病的征象。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多数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相当大的诊断价值。有条件可行头颅CT扫描和MRI(磁共振)检查,它对急性,亚急生颅内压增高而无明显视乳头水肿者,是安全可靠的显示颅内病变的检测手段。

对疑有严重颅内压增高,特别是急性,亚急性起病有局限性脑损害症状的患者,切忌盲目腰穿检查。只有在诊断为脑炎脑膜炎和无局限性脑损害之蛛网膜下腔出血症,方可在充分准备后行腰穿检查。

凡有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留院观察,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趋势。有条件时可作颅内压监护,根据监护中所获得压力信息来指导治疗。频繁呕吐者应暂禁食,以防吸人性肺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予补液,补液量应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补液过多可促使颅内压增高恶化。注意补充电解质并调整酸碱平衡。用轻泻剂来疏通粪便,不能让患者用力排便,不可作高位灌肠,以免颅内压骤然增高。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作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不畅而使颅内压更加增高。给予氧气吸人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病情稳定者需尽早查明病因,以明确诊断,尽快施行去除病因的治疗。

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一时无法解决的病例,可选用高渗利尿剂或其他非汞利尿剂。意识清楚,颅内压增高程度较轻的病例,可先选用口服药物;有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较重的病例,则宜选用静脉或肌内注射药物。常用的可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20~40mg,每日3次;⑤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每日2~4次。常用的可供静脉注射的制剂有: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4次;②呋塞米20~40mg,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此外,激素、人血清白蛋白的应用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亦有效。

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切除脑肿瘤,引流脑积水脓肿,保持气道通畅并充分输氧等。颅内压增高而引起急性脑疝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1、疼痛可予镇痛剂,但禁用吗啡制剂,以免抑制呼吸,促使患者死亡。

1、卧位 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病情允许时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脑脊液外漏的病人可借助重力的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粘附在硬脑膜漏孔处,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注意头颈不要过伸或过屈,以免影响颈静脉回流。

2、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以免造成患者情绪激动,使血压升高,加重颅内压增高。病人躁动不安时,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勿轻率给予镇静剂,以免影响观察病情,也不可强加约束,避免因过份挣扎而使颅内压升高,应加床挡保护并让其戴手套,以防坠床和抓伤。

3、吸氧 对改善脑缺血,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同时防止发生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病人通过充分给氧后,病人的呼吸困难、缺氧症状得不到改善或患者排痰困难,应配合医师及早行气管切开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使胸内压和颅内压下降,并减少呼吸道死腔,增加有效气体交换,改善呼吸状态和脑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如患者呼吸减弱、潮气量不足,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预防呼吸道感染 口腔护理每日2次,雾化吸入每日2~3次,翻身、拍背2~3h一次,翻身动作要轻稳。气管切开患者每日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气管内套管每4h消毒一次,气管内滴用20ml生理盐水加沐舒坦15mg,每小时2ml,气管套外口用单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鼻分泌物,每次吸引不超过15s,勿使患者咳嗽过剧而增加颅内压。

调整室内温度在10℃~20℃,头部用冰枕或戴冰帽,体表降温,颈、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冷敷或遵医嘱给予人工冬眠,使患者的肛温维持在32℃~35℃ ,可降低脑细胞的氧耗量及代谢率,提高对氧的耐受性,降低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还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减轻反应性高热

颅脑损伤的病人常有呕吐、高热,加上早期限制水钠的摄入,脱水剂、利尿剂的应用,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加上意识障碍或瘫痪导致长期卧床,使胃肠蠕动功能降低,多伴有排便不畅,神经损伤等致尿潴留。当病人表现躁动不安时,要及时观察,避免其用力排便,根据情况给予缓泻剂或低压小量灌肠通便,避免高压大量灌肠,必要时用手指抠出粪块,并及时解除尿潴留,防止腹压增高,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多变、易变、突变,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微妙的变化。颅脑损伤后通常有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呼吸慢等临床表现。伤后较久,如病人血压持续升高、脉搏洪大、呼吸慢,提防有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病人除观察T、P、R、BP、神志、瞳孔、意识外,还要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观察脱水效果和尿量,并注意病人有无抽搐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可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的发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