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右乳房巨大叶状囊肉瘤一例

发布日期:2014-11-25 19:02:11 浏览次数:1595

女,48岁,因右侧乳房包块4年,进行性增大半年,于2005年7月入重庆市大渡口区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前4年无意发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出现一约蚕豆般大小包块,无红肿、疼痛及其他不适,未重视及正规诊治。入院前半年,感右侧乳房包块进行性增大明显,但仍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曾到外院就诊,诊断考虑右乳房肿瘤,建议手术治疗。因对手术有畏惧感,一直服用中药及针疗,但包块增大明显,有沉重下坠感,遂来院就诊。

右侧乳房明显增大,质地变硬,血供丰富,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部分皮肤稍呈蓝色,呈花斑状改变,乳头无凹陷及溢液,肿块充满整个乳房,约19 cm15 cm12 cm,无明显红肿、压痛,无波动及搏动感,包块与胸壁无明显粘连,腋窝可扪及数枚肿大淋巴结。高频乳腺摄片:右乳呈巨大肿块状,边缘呈分叶状,肿块几乎占据整个乳腺,乳房后间隙消失,右腋下3枚淋巴结约1 cm x1cm大小。

在全麻下行右侧乳房切除术。作横向梭行切口,内侧到胸骨旁,外侧至腋窝,切口长约26 cm。切开皮肤后电凝止血,皮下游离上方至锁骨下方,下方至腹直肌前鞘,内侧至胸骨旁,外侧至腋中线,后方至胸肌前方,完墼切除右侧乳房及肿瘤。冰冻切片活检为右乳叶状囊肉瘤,加行右侧腋窝淋巴结清扫,发现有2粒质地较硬之淋巴结。术后解剖右乳包块见包块大小约18 cm16 cm11 cm,与周围边界较清楚,有囊腔样分隔,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呈鱼肉状改变,质地偏中,局部有出血。病理诊断:(右)乳腺叶状囊肉瘤伴出血及变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治疗,创面充分引流、加压包扎,患者切口愈合好,出院时切口已甲级愈合。术后随访4+年,未见肿瘤复发。

乳腺叶状囊肉瘤,又名乳腺叶状肿瘤,由Muller于1938年首次报道。临床少见,占全部乳房肿瘤的0. 2%~2. 5%。发病年龄25~62岁,以中年妇女多见,平均44.7~49岁,35岁以上占71. 42%,青少年仅占5%左右。良性以年轻妇女多见(平均发病年龄31岁),恶性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男性罕见。乳腺叶状囊肉瘤有时同时具有恶性与良性肿瘤的特点,在同一个肿瘤内,部分是纤维腺瘤,部分是叶状囊肉瘤的结构。

临床上凡遇乳内巨大肿瘤者应首先考虑本病。体检时多可见瘤灶很大,甚至占据全乳;肿块呈圆形成分叶状,表面不平,质地坚韧,有时可有弹性感或囊性感,界限清楚,活动性好;少数肿块有压痛,患侧腋淋巴结因增生反应可触及,但罕见转移。钼靶X线检查见边缘清楚的球形或椭圆形致密影,大的肿瘤亦可呈波浪形或多囊形;B超检查有球形或囊实性混合声影;动脉和乳房皮下静脉造影,肿块有明显的血液供应和皮下静脉扩张等。

首选手术治疗。术中应行快速冰冻切片,对良性肿瘤可行局部完整切除;对巨大肿瘤则宜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对恶性肿瘤应根据瘤体大小,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决定是否行单纯乳房切除或标准乳癌根治术。乳腺叶状囊肉瘤完全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术后根据具体情况和临床分期给予放疗或化疗,但对化疗、放疗的效果尚无一致的评价。

乳腺叶状囊肉瘤呈轻微浸润性生长,虽然边界清楚,如切除不彻底极易复发;局部复发常在术后2年内,年龄及肿瘤大小对复发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组织类型、生物学特性及手术切除范围;因此手术时应适当扩大周围组织切除范围。对复发者可于再手术时酌情扩大手术范围,仍可获较理想疗效。乳腺叶状囊肉瘤复发后很少发生转移,即使转移,大多经血行转移到肺、脑、骨、肝等处,稂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故有学者认为手术时不必行淋巴结清扫。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