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平稳降血压
高血压困扰着很多人,服用降压药进行治疗是最普遍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不断出现,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少高血压患者仍然抱怨降压效果不明显,这多半是由于服用降压药不合理所致。
高血压病因复杂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遗传因素、心排血量增加、食盐摄入量增加、精神神经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等)、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其他原因(如饮酒、肥胖、吸烟等)。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等;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狭窄;颅脑病变,如脑外伤、颅内压增高等;其他原因,如高原病、红细胞增多症、药物等。
降压药分类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及其复方制剂(复方降压片、复方降压平)。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并发心衰者,但痛风患者禁用,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慎用。
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适用于各级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尤其是静息时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中枢性阻滞剂如可乐定,常用于二、三级高血压。大脑和冠脉供血不足或有抑郁史的病人要慎用。
交感神经阻滞剂如利舍平,适用于一、二级早期高血压。胃溃疡、精神病患者及哺乳期女性禁用或慎用。
钙通道阻滞剂分为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和非二氢吡啶类(如地尔硫卓)。适用于各级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非二氢吡啶类禁用于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时禁用速效型二氢吡啶类,应选择长效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
直接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用于肾型高血压及舒张压较高的病人。单独使用效果不是很好,且易引起副反应,建议配合其他降压药服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
降压药用药原则
应根据年龄、高血压程度和分期、有无并发症或夹杂症(如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支气管和肺部病变等)及其他危险因素,请医生处方。严禁患者自行购买服用降压药,或听亲人朋友介绍服用降压药。
患者应密切注意降压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如出现头痛、恶心、眩晕、降压效果不明显、血压下降幅度过大、波动明显等情况,应及时就诊,请医生加以纠正或调整用药。如无不良反应,应每半年复诊一次。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治疗,多主张联合用药;处方应个体化,结合患者病情联合用药;宜以降压作用温和、持久、效果好且副作用轻的药物作为基础用药;应坚持长期服用,尽可能不要在夜间服用。
对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可选用钙拮抗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必要时加用少量噻嗪类利尿剂。老年人压力感受器不敏感,应避免使用胍乙啶、受体阻滞剂和拉贝洛尔等药物,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心跳快、交感神经易兴奋的高血压患者,或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早搏者,可在首选用药的基础上,加服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但高脂血症、高血糖者不宜选用此类药物,而且心跳过慢,有气喘病、心脏房室传导阻滞者忌用。本报综合报道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