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胸腹裂孔疝
(2)X线摄片:消化道造影及X线摄片检查对本病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摄片应包括胸腹部,其X线平片影像有:①患侧正常膈肌的弓形影像不清、中断或消失;②患侧肺萎陷;③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④胸腔可见疝入腹腔脏器影像:A.疝内容物单纯为胃时,腹部见不到腹腔内的胃泡影像,而胸腔内则显示有较大的含液气面的胃泡;B.疝入胸腔的内容物为小肠且小肠未充气时,胸腹部X线平片可见患侧胸腔内有密度增高阴影,随着病儿开始呼吸、吞咽的空气进入肠道后,反复检查胸腔内可显示有扩张积气的肠襻影。如小肠充气膨胀后其X线平片可见有积气、透亮的肠襻,而且其影像向腹部延续;C.疝内容物为肝脾等实质性脏器时,除在胸腔内见到实质性影像外,可见肝影上移及上移后留下的空隙有肠管充填。
(3)消化道造影:高度怀疑胸腹裂孔疝,行胸腹部X线平片不能确诊者,可选择消化道造影。
方法:首先经鼻置入胃管,然后向胃管内注入少许空气或水溶性造影剂(如12.5%的碘化钠),如发现胸腔内有胃肠道影像,即可做出诊断。
新生儿和婴幼儿以选择空气或水溶性造影剂为宜,禁用钡剂造影,以防误吸导致窒息死亡,年长儿可选用钡剂造影。
(4)CT检查:可比较清晰的显示疝环(膈肌缺损)的边缘和疝入胸腔内的腹腔脏器影像,疝环横断面呈三角形,其内影多呈肠管蜂窝状。
2.B超检查 可发现胸腔内有扩张的肠襻以及其蠕动回声,或伴有液体无回声及气体点状回声的游动影,肠段积液时可见粘膜皱襞。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依靠超声检查开展了本病的产前诊断研究。产前超声检查时如能证实腹腔脏器位于胸腔内则可确定诊断,如发现羊水过多、纵隔移位、腹腔内缺少胃泡等征象时,应进一步详细检查是否有腹腔脏器疝入胸腔。
3.MRI检查 冠状面可清晰的显示疝入胸腔内肠管的影像及疝环的边缘。疝环横断面与CT影像相似,呈三角形,内有断面呈蜂窝状肠管影。
1.先天性肺囊肿 ①本病是胚胎初期肺芽由实心索状向中空成管状发育的过程发生障碍,近端阻塞,远端原始支气管形成盲囊,囊内的分泌黏液不能排出,逐渐扩张形成以支气管组织为壁的囊肿。有单发性和多发性肺囊肿之分。与支气管不相通者为闭合囊肿,囊腔被黏液充盈。与支气管相通者为开放囊肿,黏液经细小通道排出气管,支气管与囊腔间有时形成一个单向“活瓣”,吸气时空气较易进入囊腔并使其膨胀,呼气时囊内气体很难排出而成为张力性囊肿,压迫患侧正常肺组织而且使纵隔及心脏移位、对侧肺亦受压,呼吸功能受损;②本病多在青、壮年期发病,新生儿期发病者少见;③新生儿期出现症状者多为开放囊肿,初期表现呼吸急促,随之呼吸呈吸气性呼吸困难状并持续加重,缺氧发绀、烦躁不安、头部出冷汗,伴发感染后患儿有多痰、发热,但无消化道症状;④有明显的“三凹”征和胸内压增高征象。但肝或脾浊音界下移,腹部不凹陷,胸部听诊无肠鸣音;⑤X线胸片上可见明显的“胸内积气”征,患侧膈肌弓形影像完整,囊壁薄,囊肿影像不向腹腔侧延续,消化道造影胸腔内无胃肠道影像。
2.有疝囊的胸腹裂孔疝与膈膨升的鉴别 ①膈膨升有先天性膈膨升和后天性膈膨升之分,前者为胚胎期膈肌发育障碍,一侧或双侧、部分或完全性薄弱所致;后天性膈膨升是因外伤(如产伤损伤颈3、4、5神经根),膈神经麻痹而致;②极少合并肺发育障碍;③与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症状相似,但后天性膈膨升有难产或产伤史,多系臀位产,多数患儿同时合并Erb氏麻痹、锁骨骨折、肱骨骨折等;④胸腹部X线片特点为,膈肌阴影明显升高,膈顶呈弓形,膈肌呈完整而光滑的弧形阴影,膈下方有胃泡或肠管影或肝脏阴影。但局限性膈膨升和胸腹裂孔疝很难鉴别,只要症状明显、有手术指征,可手术确诊并治疗。
3.其它 尚需与肺炎所致的肺大泡、脓气胸相鉴别,只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一般不难鉴别。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