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硬膜外穿刺神经根损伤
刚刚参加麻醉科工作不久,最近在一次硬膜外穿刺中,穿刺点为T9-10,用侧入法,过程都很顺利,在置管时,病人自述右下肢有触电样疼痛感,并挺直背部。情急之下立即拔出穿刺针,观察5分钟后,病人仍述右下肢膝盖以下疼痛,较剧烈。考虑神经根损伤,即放弃连硬麻醉,改用全麻,并静脉给地塞米松10mg。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病人一直述右下肢膝盖以下至踝关节以上痛觉过敏,予静脉地塞米松,VitC治疗一个星期后疼痛减轻,半月后疼痛基本消失。
请问各位,该病例是否可以确诊为神经根损伤?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应如何正确处理?另外,如何减少神经根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多谢各位老师指教。本人认为不能确诊为神经根损伤,可能是脊髓刺激所致。你的处理基本正确。为减少神经根损伤最好采用直入法。我认为侧入法穿刺损伤神经根的几率不一定比直入法大,侧入与直入只是在皮肤的穿刺点不同,突破黄韧带的位置应该是相同的,都大约在脊柱中线上。上述病例考虑是神经根的损伤,如果是脊髓损伤,症状可能要更严重些。如果当时硬膜外导管未拔除,可经导管注入治疗药物。superda wrote:
如何减少神经根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1 穿刺时尽量让硬膜外针在正中位置进入硬膜外腔,直入法较侧入法好把握一些。
2 操作时一定要轻柔,置管时尤其要加以注意。
3遇事千万不要慌,作为麻醉医生更要如此,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分析解决问题。
临床中硬膜外置管碰到神经根很常见,调整一下针孔方向或调整角度后重新穿刺都没有问题。如果真的对神经根有轻度的损伤,通过导管注入少量局麻药和激素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我们医院一般都是采用侧入法,不论胸段还是腰段。请问各位直入和侧入都是如何选择的?神经根损伤的可能性大,因病人在穿刺时有神经刺激症状,处理基本正确,主要是用抗炎.消水肿.营养神经的药物,其途径可静脉.如未拔管可硬膜外给药.
关于减少神经根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我想说以下几点:
1)要调整心态,做到"胆大心细".特别是新人最容易心浮气槽,犯一些同样的错误,要总结操作中的一些失误,改进.
2)对腰段硬膜外多采用正入法,固定很重要,最好是固定在脊上韧带的正中;对胸段可采用旁正中法,成功率高,易学.
3)最重要的选择你认为最有把握的一种方法.操作轻柔,尽量损伤.火柴天堂 wrote:
神经根损伤的可能性大,因病人在穿刺时有神经刺激症状,处理基本正确,主要是用抗炎.消水肿.营养神经的药物,其途径可静脉.如未拔管可硬膜外给药.
关于减少神经根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我想说以下几点:
1)要调整心态,做到"胆大心细".特别是新人最容易心浮气槽,犯一些同样的错误,要总结操作中的一些失误,改进.
2)对腰段硬膜外多采用正入法,固定很重要,最好是固定在脊上韧带的正中;对胸段可采用旁正中法,成功率高,易学.
3)最重要的选择你认为最有把握的一种方法.操作轻柔,尽量损伤.
同意上述的各点,操作心细一点,多问病人的感觉,不然出问题再补救可就麻烦了..不做硬膜外不就可以了吗,全麻!
保护自己就是保护患者!!!!!!!!!但总有些病人是要上硬膜外或腰麻的。是脊髓损伤。这在硬膜外侧入法穿刺尤其是穿刺点偏离中线过远时容易发生。神经根损伤是穿刺点附近的个别神经受损伤,如T8、T9或T10,而不会有右下肢膝盖以下的疼痛。只有损伤了脊髓丘脑前束或脊髓丘脑侧束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我看来,侧入法穿刺容易成功,但穿刺的安全性好还是直入法。请教以下地米还有神经营养药物可以直接注入硬膜外腔吗?谢谢!"""请教以下地米还有神经营养药物可以直接注入硬膜外腔吗?"" 硬膜外腔---是垃圾箱什么都注入.这是在疼痛治疗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在置管时只要碰到神经根的,手术结束都给地米还有神经营养药物.以上网友提的都很有道理,我想再说一句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麻醉科医生,最好先从低位硬膜外做起,无论麻醉操作和麻醉管理都相对简单。而且从低位硬膜外做起,开始还是正入法比较好,因为比较手感开始的时候比较差,什么时候碰到软组织,什么时候碰到的是骨质,应该很清楚。只有做熟悉了,在进行侧入法穿刺,虽然在熟练的医师来说没有什么特别,而且理论上讲侧入法可以减少对脊上韧带的损伤。另外有网友说保护自己就是保护患者,我想应该这样讲,保护病人就是保护自己。做硬膜外的时候还是一定要仔细,记得一定从中线进针,接近的时候一定要慢.这样几乎可以避免损伤我也认为是脊神经根受刺激所致,我曾经遇到过,在穿刺时出现下肢放射痛,我置管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推药后出现同侧阻滞较为明显,有一例无效果。我分析是打偏了,刺激脊神经所致。不知大家以为何如?硬外麻醉时我最怕出现的症状就是这种下肢剧痛或下肢触电样疼痛,因为它是脊髓受刺激或受损的一个特异性表现,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停止进针,千万不要注气、注液,否则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追求一个明确的诊断可能有些困难,我个人还是偏向于脊髓损伤。按照“临床麻醉学”上讲的,脊髓损伤痛感一般来说要比神经根损伤剧烈,根据病人的表现(痛明显)和楼上分析的疼痛部位,比较支持脊髓损伤;而神经根损伤主要是受损神经根的分布区疼痛,如果穿刺点为T9-10,那就该是上腹部“束带样痛”。不管具体部位是哪里,有神经组织的损伤是可以肯定的,处理上也差不多。superda和上面战友的处理是正确的。不要注气、注液很重要。硬膜外是不是可以给药没有经验.局部给药和静脉给药的量应该是不同的。另外提醒一下地米产品有很多种,其中有地噻米松醋酸酯注射液和地噻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知是否影响局部的渗透压和酸碱环境。哪位战友有更多经验请多介绍。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