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骨折

发布日期:2014-10-06 17:04:16 浏览次数:1595

本病由创伤所致,其损伤机制与肱骨髁上骨折大致相同。当前臂旋前肘微屈或过伸位摔倒时,手掌触地,肱骨远端骨骺受到传导暴力的作用.由于儿童骺板软骨较关节囊韧带弱,导致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侧向和前后移位。肘部的直接撞击也可引起全骨骺分离移位。胎儿在娩出过程中的产伤,甚至强力牵拉臂部,也可造成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 肱骨远端骨骺对识别骨骺损伤十分重要。肱骨远端骨骺较多,其骨化中心出现和骨化以及与干骺端融合的先后时间不同。骨化中心出现时间分别为:肱骨小头1~2岁,肱骨内上髁7~9岁,滑车9~11岁,肱骨外上髁ll~13岁,而肱骨远端全骺互相融为一体并与肱骨干骺端融合则在15~18岁之间。在此年龄之前,如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都有可能导致全骺分离骨折。 骨折发生后,大部分病例骨骺向后移位,有如肱骨髁上骨折仲直型特点;少部分病例骨骺向前移位为屈曲型.此型少见,且多发生于较大的儿童。上述两型均口,发生尺偏或桡偏。

本病发生于肱骨远端惜’骺未融合之前的儿煮,但以新生儿至8岁之间较为多见。多数有明确的外伤史.不论新鲜或陈旧性损伤,肘部均有疼痛,不同程度的肿胀,皮下瘀血斑,肘部内、外翻畸形、局部压痛。或可触及骨擦音。 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所见。l963年Salter-Harris将骨骺损伤分为V型,本症一般认为属Ⅰ或Ⅱ型损伤,以Ⅱ型较为多见。Ⅰ型损伤骨折线自外侧缘至内侧缘,完全通过骨骺生长板与干骺端相连接部分,此型多见于l岁以下的幼儿。Ⅱ型损伤其骨折线自外侧缘达内侧缘附近时又转向干骺端的内侧缘,这不仅发生生长板以下整个骨骺的分离与移位,而且在其内侧缘还带有于骺端的一块小骨片与骨骺一起分离下来,此骨片多呈三角形。称为Thurston-Holdan氏征或称“角征”,有时骨片呈薄片状,称为“板征”,此型多见于2岁以上的儿童。

本病常与下列时部损伤相混淆: 一、肱骨髁上骨折: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与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机制基本相同,亦有人认为它是髁上骨折在幼儿发育阶段的一种特殊损伤类型,临床检查难以区别,在X线表现上肱骨小头骨骺与桡骨头关系正常.因此本病误诊为肱骨髁上骨折较多见。 二、时关节脱位: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后,肘部向后突起,肘后上方空虚感.对l岁以下的幼儿,肘部骨性标志不易触摸清楚,难以依靠肘后三角关系作鉴别诊断.此时肱骨小头骨骺又未骨化,易误诊为肘关节脱位。 三、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外侧骨骺骨化中心l~2岁时出现,此时肱骨远端其他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现,远端全骨骺分离后,只注意到外侧的压痛,X线片上只注意到外髁骨折片的移位和旋转.易造成误诊。 四、其他:临床上见到肘关节屈曲位并有后突,并且肱骨外髁与骨骺随尺、桡骨一起向外侧移位,易误诊为肱骨外髁骨折伴肘关节脱位。

一、对本病的重视不够:本病报道不多,尽管近10年来报道有增加的趋势,但在肘部骨骺损伤中所占比例仍较少,占全部骨折的比例更少,因而遇到此类病人时重视不够,首先考虑的是常见的骨折。 二、对肘部各骨骺骨化和融合时间不熟悉:由于肘部骨骺有6个,骨化的先后时间不一致,致使临床上常常不能正确识别正常骨骺和损伤骨骺的征象。 三、对本病的X线特征重视够:全骨骺分离是肱骨小头、滑车、内上髁、外上髁四块骨骺或连同干骺端小片骨皮质一起发生骨折移位,X线上不能直接显示骨折线,6~8岁前仅有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可见,滑车骨骺的骨化中心尚未出现、对肱骨小头与桡骨近端纵轴延长线的对应关系未予重视。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