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女性别把骨折当腰痛
【门诊故事】
由于骨质疏松,有些中老年人的骨头脆弱得就像一块豆腐,一不小心就断了。更要命的是,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骨折了,往往还把疼痛当成是扭伤。
周大妈蹲身抱孙子
结果腰疼得站不起来了
故事发生在几个星期前。那天,73岁的周大妈心情特别愉快:儿子媳妇带着孙子到家里来吃饭了!看到可爱的小孙子,周大妈爱得不行,她蹲下身,想把孙子好好地抱一抱。哪晓得,这一蹲腰痛得不行。好不容易站起来,孙子稍一动,周大妈的腰干脆就直不起来了。放下孙子,周大妈叉着腰,连叫“痛死了”。一家人都以为周大妈扭了腰,马上把周大妈扶到床上躺着,按摩,推拿……
以前,周大妈腰部也扭伤过,贴了膏药,休息几天就没事了。但这次明显和前几次不同,疼痛更明显,而且一直没有缓解的现象。用周大妈的话来说就是:“躺着还好,一坐起来,或者想下床走几步,就疼得很厉害。”就这样,周大妈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星期,腰疼却越来越厉害。又一个多星期后,周大妈整个背部都痛得不行了,根本就没办法走路,连坐着都非常困难。
结果,周大妈被家里人送到了浙江医院。
以前骨折过两三次
自己却毫不知情
而这回的腰痛
则是压缩性骨折
周大妈是被家里人抬着进门诊的。浙江医院骨1科主任茹选良看到这样的架势,询问了周大妈的患病经历后,心里马上有了个判断——十有八九是脊椎压缩性骨折。核磁共振结果证实了这个判断:周大妈确实不是简单地扭伤了腰,而是比较严重的脊椎压缩性骨折——胸椎一节,腰椎两节。更让周大妈没想到的是,医生发现,最近几年里,周大妈已经相继隐性骨折了至少2次,她自己却不知情,都是当作简单的腰扭伤来看待。
按理说,周大妈没有剧烈冲撞过身体,根本不至于骨折呀。但医生的一席话让周大妈及家人恍然大悟:周大妈患上的就是骨质疏松症,像她这样对自己骨质疏松不上心不知情的人,其实非常多。
显然,周大妈这次的骨折比之前更为严重,没办法像以前那样通过卧床来慢慢恢复。
周大妈的脊椎脆得像豆腐
医生采用微创手术
加强椎体的刚度和强度
对于周大妈的压缩性骨折,茹主任提出了两种治疗方法:
第一是保守治疗,通过长期卧床,让骨折部分慢慢恢复。但是茹医生考虑,周大妈的情况并不适合这种方式,第一是恢复时间比较长,第二是周大妈骨质疏松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后,还会导致更多的骨质丢失。另外,长期卧床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尿路感染,便秘,褥疮,肌肉萎缩,心脑血管意外等。
第二种选择就是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恢复慢,而且对于周大妈这种高龄骨质疏松,内固定复位困难,手术并不适合。茹主任认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目前已经不考虑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更适合采用全新的微创手术。这种手术不仅痛苦小,恢复快,还能改善周大妈骨质疏松的状况,加强椎体的刚度和强度。
手术第二天早上
周大妈在家人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经过精心准备和一系列的检查后,住院第三天,茹医生就为周大妈施行了手术。“这个手术说简单很简单,但是说难又很难。”茹医生通俗地解说了手术的全过程:通过背部皮肤 ,将一根穿刺针刺入周大妈的骨折部位,并小心地导入一根套管,而后注入可膨胀的气囊 。气囊膨胀起来后,能慢慢地将周大妈被压缩的骨折椎体复位到原来高度。这个时候,气囊内部就产生了一个可填充骨髓泥的空腔 ,然后将人工骨髓泥置入受损的椎体内,强化椎体,并且增加脊椎的稳定性。
周大妈需要修复的骨折部位一共有三处,两个小时的手术下来,茹医生在监视器的帮助下,顺利地找到了三处病患处,并快速修复。手术第二天早上,周大妈的腰痛就缓解了,自己可以轻松地下地行走,无需帮助。
年纪大了个子变矮很正常?
不!一年内身高降低2cm以上
就有可能是脊椎骨折
茹医生说,像周大妈这类的病例,几乎每两三天就会碰到一例,而大多数病人开始都是当作腰痛来治的,甚至还有很多人并未就医,这是因为很多人对脊椎骨折认识不足,常会引起延误诊断和治疗。因为骨折早期X拍片有时并不能发现骨折,而且拍片不能区分是新鲜骨折还是陈旧骨折,必须有核磁共振才能诊断清楚。有些患者骨折后没有及时去医院检查,没有卧床休息,而是服用止痛片后行走,结果压缩的骨折更加压缩,引起驼背,脊柱不稳,长期腰痛,到最后因腰痛不缓解来医院检查核磁共振时已经失去微创手术机会。因此,老年人腰痛明显时,最好去医院骨科检查,不要失去治疗良机。
事实上,脊椎骨折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中最为常见。茹医生提供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50岁以上的妇女,30%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的椎体骨折,有40%的骨折是骨质疏松引起的,但有一半的骨折病人不知情也不治疗。
由于脊椎压缩性骨折并不像普通骨折那样明显,一般不会感觉或听到骨骼破裂,所以不少患者对于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椎骨折“反应比较慢”,甚至忽略了。
脊椎压缩性骨折其实还是有一些预警现象的:
首先是疼痛和腰酸。脊柱骨折会引发疼痛,大部分人还伴有肌肉酸痛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为了缓解或不刺激疼痛部位,会改变姿势、肌肉用力,久而久之会产生肌肉疼痛。此外,这类疼痛往往是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另外,年龄较大的女性,如果出现身高缩减、腹部突出以及驼背等等都是老年妇女脊骨破裂的表征,如果一年内,身高降低2厘米以上,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女性应该每半年量一次身高。
多运动多晒太阳
年轻时就要开始预防骨质疏松
防止骨折发生,很重要的一点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茹医生说,骨质疏松完全可以防治。从幼年时就开始预防,一直到老年。幼年时预防可以提高骨密度峰值,中青年预防可以使峰值时间维持更久,而老年时预防可以使骨量丢失减慢,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正常人,骨量高峰出现于20-30岁,这之后,骨量就开始减少,年纪越大,骨量流失越多,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已经绝经的女性,更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比起补钙,增加骨储备更有效的方式就是运动。所以,特别是30岁之前,是增加骨量的重要阶段,多运动,坚持每天跑步、走路、劳动等都是增加骨量有效方法。此外,多晒太阳也是防治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因为晒太阳能帮助人体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不过并非任何运动都适合,对于上了年纪骨质已经疏松的人群来说,比如搬重物、弯腰、蹲下等姿势都要尽量避免,否则极易引发压缩性骨折。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