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骨折脱位怎么治疗
引起寰椎骨折脱位的原因是什么?寰椎骨折脱位病因发生于由高处落下的物体撞击于头顶部,或由高处坠落,头顶垂直触地所致,寰椎连接枕骨和其他颈椎,是一节非典型的脊椎,外观呈椭圆环状,无椎体,在环形两侧增厚变粗,称之侧块,其上下表面为斜向内前方的关节面,从侧块伸出的前后椎弓在伸出部位为寰椎最薄弱部,也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当暴力和反作用力聚积作用于寰椎时,因寰椎上下关节面的内向性,暴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使寰椎侧块受到离心性暴力,从而在寰椎前后弓与其侧块连接处的最薄弱部位发生骨折,这种骨折也称为Jefferson骨折,其特点是寰椎骨折呈四处对应的骨折,形成四块骨折段,即两个侧块和前后两弓,当暴力作用方向不正,仅作用于头部一侧或当头部倾向一侧受到暴力时,可致一侧椎弓骨折,偶尔也可引起侧块骨折。
寰椎骨折脱位要做什么检查?寰椎骨折脱位的检查主要为以下两种:
1,需投照开口位X线片,侧位X线片,并在开口位片上测量了解寰椎压迫骨折与寰枢椎不稳的情况,正常的寰椎侧 块外缘与枢椎关节突外缘在同一直线上,寰椎骨折者双侧侧块向外移位,侧块外缘超过枢椎关节突外缘,测量侧块向外移位的距离,两侧之和超过6,9mm,表明寰椎横韧带断裂,导致寰枢不稳定,侧位X线片上可见到寰椎后弓双重骨折,骨折线经过椎动脉沟。2,为了解寰枢区损伤细微结构的变化,宜采用断层拍片及CT扫描,常能显示寰椎暴裂的骨折分离状况,对确定其稳定程度是有益的,还应注意寰椎侧块内侧缘撕脱骨折,因其是横韧带撕裂征象,提示骨折不稳定。
寰椎骨折脱位的药物治疗尚无特效药。寰椎骨折脱位的非手术治疗
过伸位复位,或颅骨牵引3周,牵引重量3~5kg,复位后行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或把牵引器与石膏背心连接,固定3~5个月,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为获得枕寰枢永久性的稳定,有些作者积极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两种。(一)寰枢间融合术:包括传统的Gallie手术以及改良的Brooks手术方法,寰枢间融合术不能用于新鲜骨折,必须等待后弓与两侧块牢固的骨性愈合后施行,其方法如下:
1.切口:自枕骨粗隆下2.0cm,沿中线通过发际抵颈4棘突,切开皮肤,皮下,电凝止血。2.枢椎棘突和椎板的显露:沿中线至颈韧带基部作潜行切割分离,自颈2~3棘突一侧切断肌止,用骨膜剥离器从棘突侧方及椎板作钝性骨膜下剥离,干纱布条填充止血,将项韧带推向对侧,同法剥离,自动拉钩牵开固定,颈2~3棘突和椎板即充分暴露。3.寰椎后弓的暴露:自枢椎椎板两侧方切割肌肉附着部,沿正中线切开枕颈交界部肌肉层和疏松结缔组织,用手指可在枕骨大孔后缘与第二颈椎椎板间触及寰椎后弓结节,切开枕寰间韧带和纤维组织即用小型锐利剥离器细心加以剥离,切开后弓骨膜并作骨膜下剥离,剥离范围应在后结节两侧不超过1.5cm,以避免损伤椎动脉第三段(即裸露段)。(二)枕颈融合术:患者俯卧于石膏床内,局部麻醉,作枕后结节至额4的后正中切口,暴露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自枕骨大孔后缘上方6cm处,即枕骨结节下方双侧,用锐利凿骨刀向下凿取1cm~1.2cm宽的两枚骨瓣,其深度限于枕骨外板,向下至骨大孔后上方2cm,将骨瓣向下翻转折曲,盖住颈1~2椎板;保持骨瓣连接处不折断,将自体髂骨片移植到骨瓣浅面,上至骨瓣折曲处,下达颈2或颈3的椎板和棘突表面,逐层缝合创口,术后维持石膏床内的体位并可以翻身,一个月后可以用头颈胸石膏固定。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