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体象障碍的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28 02:34:15 浏览次数:1601

什么是体象障碍?总觉得自己长的丑,频繁整容是体象障碍吗?体象障碍该怎么治疗?

体象障碍又称丑人综合症,在国外有人称其为丑形幻想症、畸形恐惧症、美丽强迫症等,属于疑病症的范畴。体象障碍是指:个体在客观上躯体外表并不存在缺陷,或者有极其轻微的缺陷,但其主观想象具有奇特的丑陋而产生的极为痛苦的心理疾病。体象障碍在青少年中逐渐增多,常常被临床各科及一般人所忽视,所以,此类心理疾病对患者的心身健康危害极大。体象障碍的病程一般是慢性进程的,其预后一般是良好的。体象障碍不会向重精神病转化。根据国外的报道,此病难以药物治愈。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心理障碍,如果以心理治疗为主,附加以适量的药物,治疗效果是良好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美容热兴起的当代社会,体象障碍患者将会越来越多。但有相当一部分体象障碍患者并不认为自己是心理问题,不去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而是到美容矫形外科、皮肤科等纠正其想象的容貌缺陷。但通过矫形治疗或美容以后,往往适得其反,患者更加不满意,从而也常常引起医疗纠纷甚至是司法问题。

体象障碍患者常常每天沉浸在自己想象的缺陷部位,甚至时时刻刻认为自己变丑了或某个部位有了缺陷,往往日夜难以平静,为自己的容貌改变而痛苦。因此,他们多数因为自己的体貌变化以后,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这样,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功能,很多人因此而退学或者不能继续工作;他们很少与外界来往,更没有知心朋友;他们回避到公众场合活动,偶尔出现在这些场合,对自己的外表也特别敏感;回避约会和其他社会交往。有些人因为拒绝与人交往,往往孤独感很重,容易陷入不良循环之中。有些人虽然结婚了,由于体象认知的偏差,往往降低自己的标准,造成婚姻的遗憾,有的甚至导致离婚。

体象障碍的好发部位,据统计,71.5%在劲部以上暴露的部位。比如面部不平、粗糙、有皱纹、斑点、疤痕、痤疮,皮肤颜色过白或者过红,有肿胀、血管印;面形不对称、比例失调、面部毛发过浓等;鼻子的大小,眼睛的大小,眼睫毛,耳朵,口型、嘴唇,牙齿、下颌、面颊及头颅的大小;生殖器部位,阴茎和阴唇的大小;臀部过大等。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身体过于肥胖,体型不好。实际上,有的人已经瘦得变形了,还在不断地减肥,还要求医生为其抽脂肪进行矫正看了以下案例,大家对体象障碍会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案例:小李,男孩,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自幼聪明英俊,从小常被人夸长的漂亮。性格内向、孤僻、少语而敏感,平常自制力较差,急噪,学习成绩优秀。进入青春期后,在他初三时,同学几次开玩笑讲:你没有以前长的帅了,从此,他认为自己的脸庞变了,变宽了、变丑了。每天无数次照小镜子,不敢用大镜子。自觉脸的两颊部位不对称、左颊部骨头突出而感到难受,到骨科就诊,没有发现异常。但仍感到自己的面容丑陋,并认为如果别人看了自己的丑相就不舒服。因此,回避与人交往。考进重点高中后,学习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变得退缩,他的症状更加严重。在反复和父母发脾气后,父母同意他进行下颌整形,整形后非常不满意,希望尽快进行第二次整形。他觉得自己五官都很丑,并焦虑不安,易发脾气,失眠,不讲话。一直难以上课,难以集中思想,因成绩下降而退学。经心理咨询与治疗,几个后,原有异常感觉逐渐淡化,恢复了正常的学习,随访情况一切良好。

体象障碍患者男女比例为:1:1.8 ,男性少于女性;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53岁,这里指的是就诊年龄;发病年龄一般在青少年,平均年龄23岁;从化程度上来看,文化层次比较高,高中和大学占90%左右;城市病员多于农村病员,比例为2:1。

体象障碍发病的诱发因素,不稳定性格为其主要原因。因为,大部分病人虚荣心强,过分追求完美,特别是对自我形象要求比较高。性格内向、固执,容易受外界影响,多有自责、自卑、敏感、多疑、胆怯、沉默寡言等不稳定的性格特征。另外,从整体上来看,患这种心理疾病的病员,都是青少年,多数是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

除此之外,体象障碍还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同时代,流行的美丑观念和标准是不同的。对体象过分注意,体象认知的失调在发病机理上,起着重要作用。

对青少年和儿童来说,环境的改变,家庭的气氛,比如父母不和睦,学习上遇到挫折,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过分溺爱,过分严厉,过于冷淡,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等等,以及机械地搬弄一些教条对待孩子,这些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

出现了体象方面的心理障碍后,患者十分痛苦,但自己又无力解脱,所以,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如焦虑、犹豫、强迫、对人恐怖等。患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逃避现实的行为,不愿学习、工作,宁愿脱离社会,把自己孤立起来,使自己更加消极、自卑,更加缺乏自信,孤独感加重。在此情况下,患者的自杀企图和自杀意念便会增强,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