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疼痛 低血糖 体重增加

发布日期:2014-10-30 15:48:20 浏览次数:1596

一般来说,推荐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和上臂。腹部吸收较快、疼痛较轻且方便注射,是多数人的首选,但一定要避开脐周3~5厘米的区域,因为脐周皮下组织比较薄而且敏感,容易碰到血管神经。在大腿注射时,要选择膝关节以上10厘米、腹股沟以下10厘米的大腿正中线外侧的一片区域,否则也会比较疼。总的原则就是,要选择在脂肪层比较厚、血管神经分布相对不密集的部位注射,捏起注射部位进针也可以减轻疼痛。

局部神经敏感、有炎症或吸收不好,是产生注射疼痛的主要原因。糖友切忌因为怕疼、图省事而过于集中注射某个部位,久而久之易引发局部肿胀和脂肪增生,影响治疗效果。

低血糖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几乎每个糖友都经历过,发生率约为口服药的2~4倍。避免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并在该时间点前30~60分钟适量加餐。

一般来说,早晚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容易在打针后3~5小时出现低血糖,大致是午餐前或睡前至午夜;临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容易在打针4~8小时后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即使没有明显低血糖反应的糖友,也建议在上述时间范围内多测血糖,适时、适量加餐,做到未雨绸缪。

需要提醒的是,大家一定要避免胰岛素注射过量,千万别为了追求血糖接近“正常值”,随意增加胰岛素的注射量。如果打针后要运动,也需适时加餐或提前减少胰岛素用量,以防低血糖。

从临床经验来看,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体重一般可能会在3~6个月内增加2.5~3公斤。胰岛素是一种合成类激素,会促进能量储存和脂肪堆积,还会抑制脂肪分解,因此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且脂肪多分布在腹部,由此引发的腹型肥胖较多。

体重增加说明药物起效,但如果增加过多也可能抵消治疗带来的好处。有研究表明,身体每超重1公斤,心血管病风险会增加3%。必须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胖”措施。一般可以通过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同时配合科学的饮食控制、运动调节等方式。

大家要注意的是,胰岛素剂量越大,体重增加越明显,所以要避免因急于降糖而过快增加胰岛素用量,原则上应“速减缓加”、“见好就收”。许多人加了胰岛素后,血糖降了,但胰岛素的量没有及时降,这也容易导致后续的血糖反弹,需继续加量,结果体重长得更快,血压也越来越高,心血管负担因此加重。

用胰岛素控糖,有种常见的“水涨船高”现象。也就是说,胰岛素每次加量,都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控糖效果,后续血糖仍可能升得很快。有时理想状态常常短不过2~4周,长不过3个月。这主要与身体在血糖被过快过度降低时产生的升糖反射有关。

我们常用两个招数应对它:一是主动调高血糖达标数值,只需控制在比正常值高出2~3毫摩尔/升即可,如餐前血糖控制在6~8毫摩尔/升,高龄且病程长的人可放宽为7~10毫摩尔/升;二是和口服降糖药一起打“组合拳”,减少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用量越少,这种反跳性升糖也可能越少。

摸上去比正常脂肪更硬、更厚的“脂肪垫”,看上去“坑洼不平”的脂肪萎缩,可能都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导致该部位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大家可别把这点“小事”不放心上,它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

一旦出现脂肪增生或萎缩,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如果继续在同一部位注射的话,还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因此,我们必须以预防为主,按区域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

具体做法是:一定要在腹部、大腿、上臂等各区域轮换着打。最好把可以注射的部位像围棋棋盘那样分成一个个小格子,然后在每个格子内轮换着打,并尽量保证2厘米内不重复注射,两周之内不在同一个区域内注射。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