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热毒炽盛黄疸的中医治疗

发布日期:2014-10-17 04:20:20 浏览次数:1595

赵宏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150040)

【中图分类号】R25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422-02

【关键词】 热毒炽盛黄疸 中医治疗

黄疸是因时气疫毒、湿热、寒湿等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节,嗜酒无度,误食毒物,或劳倦内伤,以致疫毒滞留,寒湿阻遏,湿交蒸,气滞血瘀及肝脾胃功能失调,胆失疏泄而胆汁泛溢,出现以面、目、身肤发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特征的症证。

一、辩证要点

1、辨性质

一般地,起病迅速,病程短,黄色鲜明,舌红、脉弦数、属热证、实证,为阳黄,其中起病急骤,黄色如金、变化迅速,舌绛者,为急黄,而起病较缓,病程长,黄色晦暗或熏黑,舌淡或暗,脉迟缓,属寒证、虚证,为阴黄。

对阳黄需进一步辨湿热孰轻孰重。以发热重,或胸腹热满,按之灼手,口干苦思饮,烦渴不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边红紫少津,苔黄腻,脉弦数为主症者,为热重于湿;而以身热不扬,身困倦怠,胸膈痞满,口干粘不思饮,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黄,苔折腻或白滑而厚,脉弦滑或濡稍数为主症者,则属湿重于热。上述两组症状相兼并见,无明显偏重者,为湿热并重。

2、辨病位及证候特征

黄色鲜明,脘腹痞满,纳呆呕恶为主症者,位在脾胃,证属脾胃湿热;黄色鲜明,胁肋胀痛口苦呕恶为主症者,位在肝胆,属肝胆湿热证;黄色鲜明,胁肋剧痛,痛彻肩背,呕恶严重甚则呕逆胆汁者,位在胆并及于肝,证属胆热瘀结;以黄色如金,高热烦燥,呕吐频作,甚或神昏抽搐为特征者,位在肝胆,证属热毒炽盛,熏灼肝胆;而身黄如金,入夜身热甚,神昏谵语,皮下斑疹紫癜或衄血、吐血、便血者,则位在心肝及胆,证属热毒内陷心营;黄色晦暗,肢冷畏寒腹胀纳少,便溏为主症者,位在脾及肝胆,证属寒湿困脾、若见黄晦暗,头晕腰酸脘痞腹胀,肢体困重,五心烦热,舌红苔白腻等症,则位在肝、胆、脾、肾,证属阴虚湿阻;而以黄色暗滞,胁下痞块,舌质淡暗、瘀紫者,则位在肝胆、属血瘀证

3、辨病势轻重

常综合黄疸色泽变化、患者精神状态及全身情况判定,一般认为,黄疸逐渐加深、患者精神萎靡,全身极度疲乏厌食严重,提示病势加重;黄疸逐渐变浅,患者神清气爽,纳食增加,病情趋向好转,为顺证病轻;黄疸色晦无泽,患者烦燥不宁或神昏嗜睡纳差呕吐,甚或吐血、衄血、则为逆证,病重。

二、治疗原则

黄疸的治疗,首先应据发病情况,分辨外感、内伤、正邪之轻重缓急,而采取或急则治标、或缓则治本,或标酸兼顾的原则。

外感黄疸,属于湿热的,治以清热化湿,同时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属于寒湿的应以温中健脾,淡渗利湿,以求湿黄退。急黄热毒炽盛,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法。内伤黄疸的治疗,则应以调整肝胆脾胃的功能为主,可分别予以健脾和胃,疏肝利胆、补益脾肾、滋养肝肾、活血化瘀等治法。

黄疸的发生,主要因湿邪入于血分瘀阻血脉,胆汁外溢所致,治疗当据黄疸之湿、热、寒之轻重,分别在清利,温化的同时,配伍活血化瘀之品。若湿痰交结,瘀于血脉,则以祛湿、活血化痰为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祛邪退黄调整脏腑功能在临床上常常结合应用。具体用法应根据病邪盛衰、正气强弱、疾病新久及证候转化等情况决定,或单独使用,或分先后主次,或相互组合。

证候

身目黄色鲜明如金,急起并迅速加深,发热或高热烦躁,呕吐频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少黄赤。或兼精神萎靡,极度乏力,胁肋胀痛拒按,食欲不振或无食欲。舌质红降,苔黄或黄厚而糙或焦黄起刺,脉弦数或洪数。

证候分析

热毒入侵,毒性猛烈,熏灼肝胆,肝体受体,肝用失司,胆汁泛溢入血,浸淫肌肤而发为黄疸,且黄疸起病急骤并不断加深加重;热毒炽盛,灼津耗液,燔灼心营则见高热烦燥,口渴,小便短少;热毒结于阳明,腑气不通,胃失和降则大便秘结,腹胀,呕吐频作;热毒猛烈,损伤元气故精神萎靡,极度乏力;火热毒邪若进一步深入营血则可见动血耗血之症,或热毒燔灼肝经出现热盛风之症;舌、脉亦属热毒炽盛之象。

治法

清热解毒、泄火退黄。

方药运用

(1)常用方

用清瘟败毒饮合茵陈蒿汤加减。药用黄连、黄芩、山栀子、生石膏、知母、赤芍药、丹皮、连翘、茵陈蒿、生大黄、生地黄、生甘草。

清瘟败毒饮原系余师愚所创,综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化裁而成,主治一切火热毒邪炽盛,气血两燔之证。本证选用黄连、黄芩、栀子大苦大寒之品,通泻三焦火热毒邪用以为君;选用生石膏辛寒以清热解肌,配知母、生甘草取白虎汤意,清热保津,清气泄热用以为臣;佐用生地、赤芍、丹皮、连翘以清热凉血散瘀解毒,茵陈、大黄清热利湿,泻火通便以退黄,茵陈配栀子又可清利湿热于小便中。

(2)加减

高热不退宜加用水牛角;黄疸深重者,宜加用秦艽、苦参、白花蛇舌草、虎杖;气阴伤重者,可重用生地,并加西洋参、玄参;抽搐者,加用羚羊角、天麻、钩藤、全蝎、地龙;若出现昏迷者,宜鼻饲安宫牛黄丸,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40~60ml,1日2~3次。

(3)临证参考

热毒炽盛属危重证,治疗当同时兼顾以下诸法:清阳明气分及阳明腑热;泻三焦实火热毒;凉血活血养阴。据正气受损性质及程度,大胆及时扶正,防生它变。其中栀子、连翘清热解毒,量可用至30g,大黄用至20g,茵陈、赤芍活血退黄用至60g以上,且日用2剂,分4次服。恢复期兼阴虚者,宜兼养阴益气,以善其后。

此外,对气营两燔,一身尽黄之热毒炽盛者,清营凉血、泻火解毒同时,尚须注意宣透,以防热毒内陷。有些医家善用千金犀角散化裁。其中升麻善解疫毒且其气轻清而善透解郁热,常加用葛根肋升麻清胃透热之力。

参 考 文 献

[1] 高巍.新生儿黄疸中西医结合治疗11例临床体会.医学期刊.

[2] 郑宋明.清营凉血汤合安宫牛黄丸治疗热毒炽盛型重型肝炎45例.浙江中医杂志 2007年第7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